一则小故事 某院呼吸科住着两个患者,一个是肺炎,另一个是肺癌。一周后,医生考虑肺炎患者已治愈,可以出院了;而肺癌患者已不可治,不如出院。可阴差阳错,医生把两个人的出院小结写反了,把肺炎者写成肺癌回家保守治疗,肺癌患者写成治愈出院。 两患者回去看着各自的出院小结各有想法,肺癌患者想到自己转成不治之症,来日无多,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忧郁成疾,终于在半年后一命呜呼。而肺癌者回去看到自己多年疾病一朝治愈,欢喜雀跃,终日笑逐颜开,觉得生活有了奔头,从此饮食规律,加强锻炼,半年后去医院复查,医生都不敢相信病灶消失了。 这则小故事想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恶劣的情绪会谋杀生命,乐观的情绪可以提升疾病的预后。 很多癌症是被吓死的 曾有专家说:百分之八十的肿瘤患者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肿瘤患者的的心里突出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癌症患者在存活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不少患者家属要面对癌症患者医疗、护理。更要面对患者的情绪,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成为最严峻的考验。家属也有可能出现与肿瘤患者一样的恐惧、焦虑、绝望甚至厌倦的不良情绪。 情绪具有相互的感染性,家属的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导致患者情绪进一步恶劣,从而导致疾病的加重,而疾病的加重又进一步让患者与家属更加无望,如此恶性循环,患者最终将向上面故事所讲述的,原本是肺炎的患者活活被吓死,家属也忧郁成疾。 肿瘤患者家属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 癌症家属应当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日本著名医学专家伊丹教授指出:“惧怕死亡和疾病是正常的心理,没有这种心理是不正常的。对惧怕心理不要去管它,重点应该放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上。”家属应该鼓励癌症患者,与患者一起以积极的态度生活,从而达到治愈癌症以及其他顽症的目的。其实癌症已是一种可治的慢性病,WHO就曾指出,3/1癌症是可以预防的,3/1癌症是可以治愈的,3/1癌症是可以控制、延长寿命的。 因此癌症家属能够适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鼓励支持家属积极正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与进行癌症的治疗同等重要的。家属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用于面对现实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逃避更无济于事。家属应勇于承认现实,接纳自己的痛苦,当患者出现悲观、恐惧及紧张甚至消极的情绪时,要耐心指导,要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宣誓痛苦,例如倾诉、做运动.听音乐等。帮助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接受配合治疗,以积极态度去生活。 积极了解相关知识 恐惧与无助是患者与家属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而恐惧与无助的根源是无知,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不了解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恐慌无助感。癌症是什么,怎么治能不能治愈,当我们对疾病了解越多时,内心的恐惧感就会降低。 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医生,查阅相关资料,癌症只是一个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学会饮食调养 家属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时期,注意患者饮食调养,正确搭配丰富的饮食。尤其在患者手术后放、化疗过程中,体力,食欲下降,家属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于康复。 建立共同的朋友圈子,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获取情感的支持 患者及家属可以与其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朋友,一起寻找成功的案例,一同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保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和对未来的希望,共同分担,支持、鼓励,对治疗和康复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丰富生活,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听音乐,散步,做些患者平日喜欢的活动,鼓励患者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很好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激发患者对生活更多的热情,享受当下的生活,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活在当下。乐观的情绪状态,将让患者康复的机会大大提高,生命的旅程更有意义。 家属的自我照料 照顾癌症患者是一个费心费力的工作,既要应对患者的医疗问题,更要面对处理患者及自己的恐惧,焦虑,绝望的不良情绪,甚至还得维持日常的工作、支撑家庭。 即使生活有时候很难,学会面对会让生活更有意义。在面对癌症的过程中,家属也要学会如何更好地自我照顾,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支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要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尽力了,就是最好的,不要有不必要的罪恶感,与患者坦诚相待,共同商量,鼓励患者自己作决定,并尊重他所作的决定。 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 家属暂时放下照料者的身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些松弛身心的活动,例如健身运动,散步,看幽默的电影来抒发情绪。 寻求帮助 参加关于疾病知识的讲座,寻找医疗的资源。参加癌症患者家属的互助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心得,也从其他家属或医务人员那里得到理解支持与鼓励。扩展心灵的领域并锻炼意志力和信心。 允许忧伤 容许自己心中的忧伤和愤怒恰当的表达,允许生命的丧失,注重生命的过程。当癌症进去末期时,帮助患者完成他的心愿并作心理准备,用温馨、甜蜜,欢乐谱写每个当下的时光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里卫生中心 陈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