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丛,是武夷岩茶水仙里,达到60年以上茶龄的茶树的尊称。 就像在人类世界,对高寿的人,统称“老寿星”一样。 当然,这也是达到一定年龄的男性长辈的固定名号。 比如村姑陈的老爸,叫老陈。李麻花的老爹,叫老李。张三星家的老爷子,叫老张....... SO,能被唤作“老丛”的,都不是普通茶。就像老张,老王,老李,算是武夷山茶界的“老人儿”了。 那都是在武夷山的三坑两涧里,在武夷山的丹霞地貌里,经历过风风雨雨的60年以上的老水仙茶树,唤它们一声“老丛”,是对它们沐风栉雨巍然屹立的景仰和致敬。 从它还在叫做祝仙的时候开始,它们就一脉相承地生活在这片丹山碧水里,冷眼旁观着武夷岩茶这数百年的兴亡盛衰,沧海桑田。 古语说,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老丛水仙有如此的高龄盛岁,茶汤里拥有一些辛辣感,也是很正常的事。 《2》 老丛水仙的丛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气呢? 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气味。 不是故弄玄虚,实在是因为,喝老丛的感觉,太难以用生活中的经验去描述了。 世人都说,老丛水仙的丛香,是一种老木头的香气。 然而,世上的老木头香,千种百种,我们福建人说是杉木,也许人家东北人觉得是野林子里的一种蘑菇香,到了西北人那里,可能又变成了某种面馍馍的香气...... 总之,每个人对某一种气味的记忆,总会牵丝拉藤,扯到无边无际的味觉回忆库里去,再生出横七竖八的联想。 就对不上号了。 于是,村姑陈只能说,老丛水仙的丛香,就像你站在一边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林深叶茂,看不到尽头。 劲风吹来,扬起松涛阵阵,你闭上眼,能闻到从树木毛孔里呼吸出来的、独属于树木荷尔蒙的香气。 若把这香气,收起来,加点炭烘一下,烘出微微的焦糖香,再把它投到一杯水里,这杯水,就具有了老丛水仙的丛香。 可惜,每个人泡老丛水仙,总是会泡出不一样的香气和口感来。 村姑陈亦不能把自己泡出来的茶汤,寄给你喝——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会实现这个愿望。 那么,关于老丛水仙的香气,便只能,通过这种通感的手法,传递给你们。 愿你们能感受到,这独特的,独具魅力的香气和滋味。 《3》 肉桂的辛辣感,和它的桂皮香,是它致胜茶界的两大法宝。 然而,甚少有人,在老丛水仙里,喝到辛辣感。 或者,虽然喝到了辛辣感,却并不懂得这是种辛辣感,故而未加明言。 香气,是种嗅觉体验,但是,辣,是种味觉体验。 简单地说,辣,是种痛感。 当我们关上了嗅觉器官,什么味道都闻不到的时候,味觉,就会十分地灵敏,那么,茶汤里的辛辣感,就能清晰而准确地体会到了。 当然,老丛水仙的辛辣感,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显的。 村姑陈的理解是,当前六、七冲,茶汤还具有稠滑度的时候,我们是感觉不到老丛水仙辛辣感的。 那些令茶汤稠滑的物质,是极具包裹性的,它们会把茶汤里的辛辣分子包裹起来,犹如给刀剑穿上了外套。 套了上刀鞘的刀,是感觉不到它的锋芒的。 而到了第八冲、九冲,当茶汤里的稠度降低,汤水变得略薄了一点,我们喝一口茶汤,在它过喉后,便能感觉到,那股微微的、像小蚂蚁咬一口的那种刺痛感。 这就是老丛水仙的辛辣感。 这种辛辣感,跟肉桂的辛辣感,不一样。也一样。 不一样的是它包含的香气类型是不同的,一个辛辣感里带着桂皮香,一个辛辣感里带着兰花香。 《4》 喝慧苑老丛的时候,感受到过这种辛辣感。 喝老丛梅占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同样的辛辣感。 第一次在慧苑老丛里喝到辛辣感的时候,几乎以为是喝错了茶。 咦,难道是肉桂错装到水仙的泡袋里? 或者是肉桂拼配到了老丛里? 这个疑问,就一直深深地埋进了记忆里。 直到喝到一泡近百年树龄的梅占,村姑陈恍然大悟了。 在这泡老爷爷级的梅占茶汤里,除了幽幽的梅花香,我们还喝到了稠滑的汤感,丰富的层次感,美妙的浆感。 虽然梅占的稠度不能媲美老丛水仙,但是,在武夷岩茶里,算是极稠的了。 且,它与慧苑老丛相似的是,到了稠度淡去的6、7冲时,汤水过喉的那种辛辣感,极浓,极明显。 像缝纫机开启,一排小针浅浅扎过。 看来,这种茶汤淡去之后显现出来的,茶汤里的物质对喉咙处形成的轻微的刺痛感、辛辣感,并不是肉桂独有的,是慧苑老丛、老丛梅占这些上了年级的老茶树们,所共有的。 它是老树的叶脉老纤维,在岁月的悠长时光之旅里,焕出的,耀眼的光芒。 它是时光赋予老茶树的独有的勋章。 《5》 辛辣感,肉桂是最明显的。 但,肉桂也不是第一冲就有辛辣感,当这泡肉桂的稠度淡去,辛辣感才像是破壳而出的小鸡,冒冒地探出头来。 其它的茶树,但凡上了年纪的,像老丛水仙,老丛梅占,老金柳条,只要山场够正,且是种植在武夷山的古老茶树品种,用标准的武夷岩茶工艺制作成岩茶的,都可以在尾几水里,喝到明晰的辛辣感。 那是岁月对老茶树的膜拜。 是丹霞地貌里惊艳了的时光。 是这些古老的茶树精灵,与我们的喉咙擦肩而过时,打的招呼。 它用它自己的方式,在问候: 嗨,你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