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康熙年制豇豆红釉赏瓶瓷器/我所看到的特征

 北京月桥花院 2019-02-14

在贵图书馆我看到有的藏家对康熙豇豆红釉瓷器的鉴定发表文章,提出见解。下面是我对所收藏的康熙豇豆红釉赏瓶瓷器的特征等观察提出刍议,以供大家交流、鉴赏,不吝指正。

本豇豆红釉赏瓶瓷器,瓶高19.5厘米、瓶口直径D4.9厘米、底足D5.6厘米,腹D12.3厘米。撇口、非直足,底足平背,胎有火石红,颈下肩部有一圈玄纹。

釉面晶莹透亮如新,玻璃质感非常强。豇豆红,红色的深浅不一,分色几种,色深地似牛血(大枣皮色),色浅地像猪肺色泽,鲜血淋淋自然流淌着,似渲染的国画一班。绿呈现嫩绿和墨绿,比较集中,分5个部分。釉面有大的自然开片,横竖均有,只是开片并不多、不密集。釉质越到底部显越厚,色泽也越显深黯,尤其底足外壁积釉厚重。

瓶口部顶及外沿现3毫米单色釉特有的一圈白边,称"灯草口”,"灯草口"过渡自然;颈下肩部有一圈玄纹,也呈白色。实际上康熙朝的灯草口或这种留白边是鉴定康熙瓷器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康熙朝对此在技术处理、烧制上,已经非常成熟、自然。

气泡大的大、小的小,非常稀松。

整体感觉本赏瓶作工小巧,线条流畅,美感十足;胎质密实、细腻,色泽深沉,不飘不浮,重量适中,无疑是官窑中之精品。

因此,上述的这些特征,无疑本大清康熙年制款/豇豆红釉赏瓶瓷器是康熙官窑真品。那么,我就要对《从中国颜色词文化简述康熙豇豆红釉瓷器与康熙豇豆红釉瓷器的鉴定》(作者:朱奎,2014826-30日写于Limeshain,本网站发布于2014-09-01 02:35:13)(朱老师文所附图片略去)进行对照,提出以下补充说明:

1、朱老师文认为,“康熙豇豆红灯草口效果不明显,为特意加涂的白边”。实际上,康熙朝对此在技术处理、烧制上,已经非常成熟、自然。

2、“康熙豇豆红釉面凸凹不平,呈波浪状,少见橘皮纹、综眼”。与本瓶相符。

3、“康熙豇豆红釉面的玻璃质感强,并且釉面通透感”。与本瓶相符。

4、“宣德豇豆红"胎点绿"不明显,康熙豇豆红红绿分明”。与本瓶相符。

5、“豇豆红釉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二十几厘米,最小笔架仅八厘米长。”本瓶高19.5厘米,器不大。

6、“器形也不丰富,所见约十多种,大多是文房用具,如笔架,印盒、水盂、笔洗等,其它还有少量的柳叶瓶、菊瓣瓶、蒜头瓶、胆瓶、茶碗、小杯、莱菔尊(萝卜尊)、太白尊、苹果尊、兽耳尊、花觚等。”本器型为典型的赏瓶,因此,为豇豆红釉一族瓷器又增添了一子。所以说,康熙朝悠悠61年有可能烧制的豇豆红还有其它器型,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7、“器物一般为圈足,足脊较康熙朝其它器物窄,底足多呈浑圆状,似泥鳅背,少见平足底。细观多有旋削纹,细粘沙。”但本瓶底足非滚圆泥鳅背,略平、光滑,旋削纹不明显。

8、器内满施白釉。腹内墙壁及底部胎现旋纹,底中心处现“肚脐眼”。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4

附图1/5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5

2/5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2

3/5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1

4/5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7

5/5

 

另附图清末民国生产的红釉摇铃樽

此红釉摇铃樽瓷器,瓶高22.2厘米、瓶口直径D3.2厘米、底足D6.5厘米。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6

1/3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

2/3

微信图片_201902141333553

3/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