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快乐老年435 2019-02-14

他身出名门,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诗词歌赋;他天资聪颖,醉心数术,搜烁古今,领略斗转星移;他潜心科研,终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力求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其一生,朝乾夕惕,在史册上留下了壮烈的一笔。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领先了一千多年。但除此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天文和机械方面也收获累累硕果。

“傻瓜”的诞生

在一般的资料书籍记载中,祖冲之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尤其爱好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为我国古代科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并不十分“聪明”,经常挨打,还曾被斥责为“笨蛋”、“蠢牛”呢!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9岁,就被逼着读《论语》,父亲读一段,就叫冲之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来行,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骂道:“你真是个笨蛋啊!”

过了几天,他把儿子又找来,教训他说:“你要是用心读经,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可不努力不行啊。”可是,祖朔之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不读了。”气得父亲额头直冒汗,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一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正在这时,祖朔之的父亲祖昌来了。问明情况,他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出了个笨蛋,你狠狠打一顿,他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

祖昌还严厉地教育祖朔之:“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

祖朔之反驳:“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祖昌不悦:“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祖朔之觉得父亲说的在理,决定不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念书,跟祖昌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开开眼界,长长知识。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柳暗花明又一村

祖冲之到工地上和农村的孩子玩了几天,知识丰富多了。他问祖昌:“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祖昌解释道:“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祖昌对他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的嘛!好啊,我们家里天文历书很多,我找几本你看看,不懂的就问我。”

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他看天文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一天,祖昌带孙子去拜访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绩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问祖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升官,又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

祖冲之答道:“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何承天笑了:“小兄弟,有出息。”

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推算斗转星移,愈发沉浸其中,终日废寝忘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

他的名声远扬到了宋孝武帝那里,正值朝堂多事之秋,人才匮乏之际,宋武帝紧急召祖冲之进京,分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可祖冲之生性淡然,从小对官场争名逐利之事就没有兴趣,这让他倍感忧虑。可是很快的,他发现官署内拥有大量的藏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贯穿古今中外,背靠巨型宝库,攀上巨人肩膀,祖冲之可以更加方便地研究数学、天文,塞翁失马,福祸难料。

我国历代都有专门研究天文的官员,并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期,历法较以前已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许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没已差40余天。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他根据长期观察的结果,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名叫“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一历法下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结果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差距不到一秒。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它的精确程度远远超过当时科技水平的发展状况,足以证明祖冲之领先时代的眼光。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大明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对于这一重大决策,孝武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这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也站在戴法兴这边,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但一个个都被祖冲之驳倒了。遗憾的是,宋孝武帝最终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何被说是“大逆不道”?

虽当时的条件十分有限,社会制度也并不允许祖冲之大展宏图,但他这一生孜孜不倦,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遭遇狂风巨浪却力挽狂澜,鞠躬尽瘁,高唱一曲豪迈凯歌,书写人生壮丽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