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经历7个皇帝,其中6个是我的铁粉”。

 光宇阵 2023-08-2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

祖冲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科技达人。

他有背景,有理想,有资源,当然还有运气,一样不少。

公元429年,宋文帝执政时期,祖冲之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

祖父祖昌是国家土木工程的一把手;

父亲祖硕之知识渊博,被朝廷聘为皇家顾问。

不到9岁,祖冲之就被逼着背《论语》,两个月过去,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几行。

祖硕之气得要揍娃,骂他,“真是个笨蛋,蠢牛!”

原来学霸小时候也有这种尴尬。

作为祖父,祖昌的理念超前,“不喜欢古文经书,这没关系,说不定我孙子喜欢别的呢?”

看到夜晚的小星星大月亮,小祖经常缠着祖昌问,“十五的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祖昌看这孙子对天文学感兴趣,就带着祖冲之研读家里的天文历书。

官员何承天对天文学很有建树,祖昌就带孙子前去拜访,探讨天文历法。祖冲之非常入迷。

何承天问祖冲之,“天文不能升官发财,你为什么要学习它啊?”

祖冲之回答,我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何承天当场一键三连。

当时的宋孝武帝也爱追星,听说祖冲之博学多才,就将他派往国家图书馆工作。

爱捯饬星空木马的祖冲之,一下子如鱼得水。

2

虽然有帝王将相的垂青,祖冲之从不傲娇,一直不卑不亢地潜心数学天文研究,并展现出惊人的计算能力。

圆周率是圆周除以直径的比值,也叫“π”。

很难想象,在西晋时期,祖冲之已经在研究精确的圆周率了。

在数学专著《周髀算经》中,祖冲之看到这样一句话,圆的周长为直径的三倍”,暗自觉得不对劲。

他研究了当时著名的数学书《九章算术》,在该书上,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法”将一个圆割成3072边形,计算得出圆周率π≈3.1416。

为了验证这一数值,祖冲之较真了。

他拿绳子去马路上拦截马车,一个个丈量车轱辘,然后将绳子折成三等份,测量车轮的直径。

最后他发现,车轮的直径,的确没有圆周的三分之一长。

那时候没有算盘,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

他在一件空房里摆满了木棍,13岁的儿子祖暅(gèng)做他的助手。

经过多次演算,祖冲之的计算结果跟刘徽吻合,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确定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此后千年,祖冲之都是世界上圆周率最精确值的保持者。

直到15世纪初,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这一纪录才被打破。

如今世界已经诞生了超级计算机,能能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了。(这么精确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祖冲之还编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因理论十分深奥难懂而失传。

公元461年,三十二岁的祖冲之开始做官,从事秘书文书类的工作。

在此期间,他研究天文历法,编制出了《大明历》。

历法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制订的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轨迹制定历法的叫阴历,根据太阳位置制定的历法叫阳历。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汉代的《太初历》,祖冲之所在的东晋时期,执行的是《元嘉历》。

《元嘉历》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它认为在每天同一时间,太阳都处于同一位置。祖冲之第一次将“岁差”引入历法,编制了《大明历》。

祖冲之测得岁差是45年11月差1度,这样每年的冬至日都会提前一点点。

经过长期的测量和运算,祖冲之在《大明历》中将19年7闰法”改为391年中有144个闰年”,相当于1739年才差1天,让历法更加精确。

公元464年,祖冲之三十五岁,宋孝武帝驾崩,《大明历》搁置。

直到祖冲之逝世10年后,在儿子祖暅(gèng)的推动下,《大明历》才正式颁行。

3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足以名垂青史。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全部。

作为'斜杠青年',除了数学、天文,他还精通文学、哲学、机械制造和乐理音律,就算一千年后的欧洲全才达芬奇,也要献出自己的膝盖。

祖冲之的一生中,设计制造过指南车、水碓(duì)磨、万里船、计时器等。

指南车上有个木人,内部由铜铸造,无论战车如何转动,木人的手都会一直指着南方。

水碓磨是用水的动力带动石杵上下舂米和石磨转动磨面。

万里船则利用了轮子击水前进的原理,让船可以日行一百多里路。

祖冲之是科技大神,也是一个写稿狂魔。

除了有名的数学专著《缀述》,他还著有《〈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注》等等。

他写过志怪小说《述异记》,情节婉转离奇。

还没完,据说他还精通音律,善于下棋,真是精力无限,才华爆表。

从刘宋时期的宋文公到宋孝武帝,再到荒淫无度的刘子业,暴敛的宋明帝刘彧,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儿子齐武帝,最后的齐明帝……祖冲之一生经历了7代皇帝。

除了青少年时期年龄还太小,没有引起宋文公的注意,其他六位皇帝几乎都是祖冲之的粉丝。

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不“虚推古人”,凡事亲自测量推算,不受制于古人。

作为科学家,他坚持科学精神,不为强权所压。

宋孝武帝时期,他力谏推行《大明历》,当时的宠臣戴法兴站出来反对,责骂祖冲之诬天背经”,但祖冲之坚持新历法的科学性。

作为一个官员,他忧国忧民。

齐明帝当政期间,祖冲之已步入晚年。

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的研究转向文学和社会科学,希望能为朝廷安国兴邦——上奏《安边论》。

在《安边论》里,他建议通过开垦农地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由于齐朝政权已经摇摇欲,祖冲之的政治主张未能执行。

公元500年,祖冲之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他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璀璨的印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