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冲之—乱世中诞生的杰出数学家

 秋雨书轩 2017-06-24

祖冲之—乱世中诞生的杰出数学家

发表日期:2014-08-04 | 栏目:励志故事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科技方面成就斐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推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数的数学家,比欧洲科学家早一千一百多年。他编著 的《大明历》,一年回归日的误差只有50多秒,此历法在中国沿用了数百年, 直到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出新的历法才停用。在机械上,他先后研制出 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等。
 
  战乱年代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头,曾经这样形容中国的历史形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到隋朝才一统华夏,这三百多年的历史,除了 西晋王朝安定过一段时间外,其余基本上处于动荡、纷争的年代。西晋“八王 之乱”后,中国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先后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 十六个国度。而中国的南方,则由西晋贵族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小朝廷。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了刘宋王朝,从此,中国进人了 南北朝对立的时代,而祖冲之就出生在这个时代内。
 
  在这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华夏大地烽火四起。但客观的来讲,动荡的 时局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性。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文化 的进步都同历史的形势有关:春秋战国的纷乱局面,造成各家思想的激烈交 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唐、宋国力、经济的鼎盛,使得唐宋时期, 中国封建文化达到了巅峰;南北朝的战乱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
 
  当时,由于中国南方社会较为稳定’手工业、封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吸引了大量的北方人到南方定居,造成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同时也 促进了南方科技文化的兴起、繁盛’涌现出无数的科学名家,祖冲之无疑是 这一批科学家中的代表人物。
 
  祖冲之祖籍在范阳郡遒县(今河南涞水县)。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 中,祖冲之老家遭到战火的破坏,祖家被迫南迁到江南定居。祖冲之出生的 时候已经是刘宋元嘉六年。他的祖父祖昌,在刘宋朝廷中担任大匠卿的职 位,主司全国土木工程建设’在生产实当中,逐渐掌握了很多的科学技术。祖 冲之的祖辈对天文历法也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祖冲之很小的时 候就接触到数学、天文方面的知识。少年时期的祖冲之博才多学,曾经先后 研读过哲学、文学、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制造方面的科学书籍’拼命地涉猎 广泛的知识。
 
  在学习和学术的研究上,祖冲之的态度很严谨,他十分重视古人在科学 技术上的研究成果,但对古人的成就也不会过分的迷信。他自己曾经说过: “决不盲目崇拜古人”,提倡“吸收古今著作的精华”,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这种严谨的求知、实践精神与祖冲之后期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乱世出名著
 
  祖冲之一生并没有当过太大的官,在他所有的成就中,最受世人重视的 是他在科学之上的成就。随着年岁的增长,祖冲之博学多闻的名声越来越 大,并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最初的时候,刘宋政权任命祖冲之到当时的华 林学省从事研究工作。没过多久,朝堂命令祖冲之担任地方官职。公元461 年,祖冲之又被调任南徐州,在刺史府工作,三年后又升调娄县县令。
 
  在这当中,由于职务的原因,祖冲之生活很不稳定,经常四处调动,但他 仍然坚持进行学术研究,并且在奔波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祖冲之很好 学,他对古代科学家刘歆、张衡等人的科学著作都有过深人的研究,在充分 吸收科学知识的同时,祖冲之还大胆的指出书中的一些漏洞、失误之处,他 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通过实际的观察和研究,用论据进行论证,然后在自 己编著的著作中加以修正补充。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贡 献--《大明历》和圆周率的计算。
 
  刘宋政权末年,祖冲之受命回到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在职 期间,祖冲之花了极大的心思,进行机械方面的研究制作。为了惠利民生,祖 冲之完成了指南车、千里船等机械工具,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方便。在这期间,南朝政局发动了重大变故。因为南朝刘宋皇室兄弟之间争 夺皇位,于是发动战乱,使得兖州刺史萧道成得利,最终灭宋建齐。
 
  齐朝政治腐败,统治者沉迷酒色,只顾压榨百姓,内部争权夺利,南朝人 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494年,北魏见南齐政局腐败,民不聊生,认为
 
  有机可乘,便趁机发兵南侵。虽然南侵失败,但却加剧了南朝政局的动荡。
 
  面对齐朝内外交困的局面,祖冲之忧心忡忡,但也无力改变局面。从 494年起的,之后的四年里,祖冲之担任水长校尉的下级官职,在积极考察 了社会现实之后,祖冲之完成了一篇名为《安边论》的奏表。他上书皇帝陈述 民生疾苦,向统治者建议开垦荒芜田地,鼓励农耕,发展农业’以求增强国 力,巩固国家基业。
 
  当时的齐明帝对祖冲之的言论十分重视,打算让祖冲之巡行四方,兴办 一些利于国计民生的科学事业。但受到战乱的影响,他的《安边论》直到他去世也没能真正实行。
 
  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学等许多领域有辉煌的成就。在数学上, 祖冲之最大的成就,自然是对圆周率的计算。
 
  所谓圆周率,就是指圆的周长同圆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国际上用希腊字 母“V’来表示。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数学巨献《周髀 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就曾提出“径一周三”的说法,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三倍多。为此,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尺圆一尺径”的说法。
 
  西汉末年,我国数学家刘歆在设计制作圆形铜斛时,觉得径一周三的规 律过于粗略,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他便对圆周率进行了进一步的 研究推算,并得出圆周率的数值为3.1547。从此之后,我国历代数学家前仆 后继的投入到圆周率的研究中。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刘歆的研究基础 上,进一步推算出圆周的数值,数值为3.162。三国时期,我国数学家王蕃经 过推算,得出圆周率的值为3.155。刘徽在为《九章算术》进行注解时,他提出 了新的圆周率推算方法一割圆术。所谓的割圆术,是指设定圆的半径为一,将圆周划为六等分,在圆内作 正接六边形,依次通过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这个内接六边形的周长; 然后在以此方法,作正接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以此类推,一直到接到圆形 内一百二十九边行时,得出总边长。它的边长十分的接近圆的边长,然后再 除以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虽然刘徽的结论值要比实际的圆周率 值要小上一些,但是,他发明的割圆术,是人类探求圆周率道路上的一个重 大突破,为了纪念刘徽的功绩,后人将他求得的圆周率值命名为“徽率”或者 “徽术”。在刘徽之后,后人没有停止对圆周率进行研究,与祖冲之同一时代 的何承天,皮延宗等著名数学家,他们对圆周率也有研究’并且颇有成就。
 
  这些人同祖冲之的研究成果相比,都要逊色很多。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 算上,一直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一纪录,一直到一千一百年之后,才 被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叶特打破。
 
  那么,祖冲之是怎么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的呢?
 
  有人推论,祖冲之当时是沿用了刘徽的割圆法。祖冲之在担任南徐州刺 史时,他才开始研究圆周率。祖冲之为研究圆周率,他看了很多的书籍,其中 最为看重的便是刘徽的研究成果。刘徽的内接正边形是在接到一百九十二 边时才得到了徽率。祖冲之接着往下演算,进行了内接三百八十四边形、七 百六十八边形,一直内接到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才停下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计算条件十分的落后,算盘在祖冲之那个时代还 没有出现,祖冲之进行验算时,只能靠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算筹。 算筹是由一根根的小木棍、竹片、铁片等材料而成,它通过不同的摆放来表 示不同的数目,依次进行运算。如果推算的数字过大,那么算筹摆放的面积 也要足够的大。在用算筹进行推算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算错,或者不小心碰 偏了算筹,那么就要重新开始推算。他整日的摆放、挪移算筹’时间久了,手 掌都磨出了茧子,甚至都磨出了血疱。
 
  在那一段时间当中,祖冲之每天都在摆弄着数以万计的算筹,进行各种繁琐、费力的计算,想想看,如果没有恒久的毅力和耐心,那样如何能推算的下去呢?
 
  经过长期的推算,祖冲之终于有了重大成果,他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七位数字,为人类的生产发展提供了便利,时至今日,他的圆周率也仍有重 大意义。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圆周率上的成就,国际数学界将他的演算结果命 名为“祖率”。
 
  编修历法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也有巨大的成就,他编著的《大明历》让现代的天 文学家们连连称奇。
 
  在中国数千年的演变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天文 历法,这对中国人类生活、发展都产生了重大作用。在祖冲之之前,人们所采 取的天文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著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研究 和推算,发现人们使用的《元嘉历》存在着很大的误差。于是,他便准备着手 制定一部新历法。
 
  《元嘉历》采取的是古代沿袭的十九年润七年的历法。祖冲之认为,十九 年闰七年的闰数过多,十分的不周密,通过研究推算,他提出了三百九十一 年内一百四十四闰的新闰法。相比旧式历法,《大明历》最大的突破是引入了 岁差的概念。岁差的引人是中国古代历法编制和研究上的最大进步。祖冲之 还测出交点月日数、回归年日数等重要数据。他还用《大明历》推算出从元嘉 十三年到大明三年,23年之间4次月食发生的时间,这些数据十分精准。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冲之将自己精心编制的《大明历》 上交给朝廷,希望刘宋王朝能够采用。但他没能想到,自己精心编制的历法引发了一场新旧历法交替的论战。中国古代每一次的社会新政变革都会受 到保守派的抵制。祖冲之的新历法也同样被守旧派敌视。朝廷收到祖冲之的 历法后,不懂天文的宋武帝便命令懂历法的人进行讨论。刘宋朝廷中,守旧 派以戴兴为首,他坚决反对新历法的实行。祖冲之便从科学、事实的角度,同 戴兴等人展开了一场口水论战,几次将戴兴驳得哑口无言,最终让宋武帝在 大明八年改行新历法。这让祖冲之大为振奋,可惜的是,不久后宋武帝就病 死了。其后,刘宋王朝发生内乱,施行新历法的事情就被搁置起来。后来建立 的齐朝政权,虽然对祖冲之有一定的信任,但在实行新历法上,一直采取不 去理睬的态度。
 
  之后齐国被梁朝取代,在梁朝的天监九年(公元510年),梁武帝成为江 南一带的统治者,在他的领导下,人们才正式使用《大明历》。但此时,距离祖 冲之去世已经有十多年了。
 
  祖冲之为了这部天文历法,可谓呕心沥血,他最终没能看到新历法施 行的一天。为了纪念祖冲之,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小行星1888” 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前苏联将在月球上发现的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机械创造——指南车
 
  指南车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车子,车子中装有木头人。在车子开动之前, 将木头人的手指指向调整到正南方,这样不论车子怎样的转弯,木人的手指 头始终指着南方不变。但是到了现代,指南车的制造方法早已经失传,人们 只能根据留下来的古籍,大致地了解到,这种车子是利用齿轮的传动来进行操控的。
 
  历史关于指南车的记载有很多,更早的要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上古时代,黄帝和蚩尤大战,由于分不清方向,便制造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但这只 不过是民间的神话传说,不能当做历史来看待。
 
  根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的著名发明家马钧,他曾经做出过指南车,可惜,由于战乱的缘故,指南车的制造方法失传了。公元417年,东晋的大将军 刘裕,他发动了北伐战争,灭南燕,取道北魏,攻灭后秦,成就自东晋偏安江 南以来,第一个北伐获得成功的将领。在率军接近后秦都城长安时,刘裕缴 获了一辆旧的指南车。可惜的是,车子里面的机械都已经损坏,不能再指向 南方了,只能在车子行动时,用手人工地转动车上木人,才能让它手指南方。
 
  再到后来,齐高帝萧道成对指南车很感兴趣,为了将车子复原,他听闻祖冲之是机械方面的大行家,所以下令祖冲之仿制指南车。
 
  祖冲之根据留下来的文献记载,他仔细分析了指南车的结构和机械原 理,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指南车的制造。萧道成听闻车子造好,十分的高 兴,就派了自己十分器重的大臣僧虔、刘休二人前去试验。两人见识了祖冲之制造的指南车结构,指南车极其精巧,运转灵活。祖冲之制造的指南车如 传说中的一样了,不论他们怎样的转弯,车上木人的小手始终指着南方。祖冲之能够根据有限的典籍,完成了一个早已失传了的机械,两位大臣对祖冲 之敬佩的五体投地’后来,他们在齐高帝面前对祖冲之赞不绝口。
 
  祖冲之在制作指南车之前,曾经遇到了一个“对手”。当时,北朝来了一 个名叫索驭鱗的人,他在齐高帝面前夸口,他说自己也能做出指南车来。齐 髙帝就命令两人各自制作指南车,然后在皇宫内进行比赛。结果,祖冲之造 好的指南车行动灵活,运转自如。索驭鱗做出的指南车却“不听使唤”,木头 人指的方向也不是南方。索驭轔羞愤难当,便将自己制作的指南车给砸毁, 表示认输。
 
  祖冲之十分关注劳动人民的艰苦,他看到农民们做活都很吃力,就想着 怎么让他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在这之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发明了舂米的水碓和磨米粉的水磨。西 晋初年有一个名叫杜预的发明家,他和祖冲之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悯农思想,他发明了“连机碓”、“水转连磨”两大惠民工具。连机碓可以利用机械 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的舂米,水转连磨可以同时带动八个水磨同时磨粉。
 
  祖冲之认为,杜预的发明虽然很巧妙,但却是治标不治本,只是提高了 对机械的使用,并没有提高机械的性能。在杜预的基础上,祖冲之进行了改 进。他将水碓和水磨两样工具结合起来使用,这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 时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祖冲之发明的东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他发明的便 民工具,到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村落还在使用。在水运交通上,祖冲之还发 明了一种千里船,虽然不能真的日行千里,但日行百里还是可以做到的,该 船的航行原理是利用船轮激荡流水,加上风力向前航行,大大地提升了我国 水路航运。
 
  公元500年,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七十二岁。但他取得的成就,至今被中国人称颂,为了纪念祖冲之,邮局曾发行过祖冲之人物纪念邮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