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情爱密码 来自明白知识 00:00 05:34 ▲著名法律学者、知无知空间创始人谌红果老师 导读《金瓶梅》精彩片段 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是关于爱的节日。 那么,爱是什么?我们现代人如何看待爱? 德裔犹太学者、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指出,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把「被爱」当作爱;都想先得到爱,而不是先付出爱。 为了达到「被爱」的目的,人们送鲜花、巧克力和礼物,想要吸引对方,争取对方的爱。但在弗洛姆看来,这些都不是爱,因为: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情感。真正成熟的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我们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理性,在劳作中脱离自然环境。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生死无常,意识到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软弱无能。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孤独,如果人不能和外部世界相联系,找到自己的同伴,就会精神失常。 (1)各种狂欢纵欲,吸毒、酗酒······ (2)从众,使自己与他人的习惯、观点保持一致,让自己同群体结合; (3)进行创造性劳动,也即艺术家和工匠们的生产。 可是,这些法子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纵欲是转瞬即逝的,而且往往导致毁灭;从众会消磨个人的特质,形成虚假的融入和;创造性劳动只是创造者与物质世界达成一致,而不是人与人的融合。 现代社会,或者说西方现代社会中的爱,让弗洛姆感到悲观,那么在古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又是怎么看待爱的呢? 01. 金瓶梅时代下的爱 古人的情爱,可以是柳永嗟叹「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愁绪;或是如秦观低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般的相思。古人的情爱也可以是世情小说里的白描情状。 情爱除了缱绻缠绵,还有人类直白的欲望,它像一只将人拉向深渊的手,一不小心便会坠入其中。在兰陵笑笑生的笔下,《金瓶梅》以情爱之名,揭开了人性坠落与灵魂拷问的旅途。 ▲《金瓶梅》 作者:兰陵笑笑生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1989 《金瓶梅》是本奇书,鲁迅称赞其为: 「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金瓶梅》作者能文,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郑振铎说它: 「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 《金瓶梅》是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所著,兰陵笑笑生所写的长篇世情小说,书名是由小说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合成。 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西门庆与潘金莲了。 潘金莲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排行六姐。自幼便是美人胚子,还缠得一双好小脚。 她九岁那年,父亲早死,母亲穷得无法为生,她被母亲卖在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王招宣死后,她母亲又把她争取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张大户做了丫头,张大户因为贪恋她的美色,想收为妾,被原配夫人发现后,他又一分钱不要把她嫁给了卖烧饼的武大郎。 武大郎既矮又丑,但他的弟弟武松,却是一个打虎的汉子,金莲对武松爱慕不遂,后来相识西门庆之后,害死了武大,嫁给西门庆做了第五房妾。 在西门家里,私仆受辱,争宠争财,进一步地帮通瓶儿,怀嫉惊儿,计害惠莲,收服如意,更培植了一个春梅做了自己膀臂。等西门庆死后,更私通西门庆女婿陈敬济(崇祯本作陈敬济,也有版本作陈经济),结果,被赶出来,为武松报兄仇所杀。 潘金莲的爱情像极了现代的快餐式爱情,干柴烈火一点就着,她死了之后,只有陈敬济为她祭奠。 因而,潘金莲是孤独的,没有爱的。 02. 《红楼梦》中关于爱的梦 《红楼梦》与《金瓶梅》,写的都是世界,只不过是看世界的方式不同。
作者:「清」曹雪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更是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看作是作者曹雪芹关于家族的一部「回忆录」。 曹雪芹生自贵族豪门,而后获罪抄家,随家人迁居北京,生活潦倒,于穷困中写下《红楼梦》。他笔下,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有情,却都未必有爱。 ▲图为87版《红楼梦》中得贾宝玉和林黛玉 爱在世俗生活中,是什么模样? 也许是人类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对方,「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象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也许是「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时,贾母一语点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段爱中,宝黛都不孤独。一开始,黛玉是幸福的,但她敏感多疑,还时常伴随着哭泣,所以宝玉那么爱她,但她却还是不放心,要让宝玉一直证明对她的爱。 晴雯死后,宝玉写了一篇祭文,里面有一句: 「红销账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薄命」 黛玉听见了说不好,觉得红销账里太过于俗气,可以改成: 「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因为茜纱窗下住的正是黛玉,但是宝玉最后却改成了: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之后,骤然变色,但外表却没有流露出来。于是这就变成了宝玉写给黛玉的了,像是一次另类的别离。 人类时常无法把握命运的安排,就像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到最后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但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不盲从,不屈服,他们从彼此之间实现了自我。 03. 人鬼情未了 人与人之间的爱,摆脱不了社会的磕磕绊绊,那人与鬼魅之间又如何呢?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