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一身作则。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你的孩子,他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你的习惯。
好习惯一:早点儿回家。
无论家长工作多忙,事儿多多,会见的人多重要,都要想着:你的孩子,在盼你回家!你回去的越早,他越高兴,你回去的越晚,他越失望。也许你不知道,当你这样伤了他的心的时候,你将来再也挽不回了。
好习惯二:尊重孩子以及他的劳动。
孩子烦燥、哭闹,甚至发泄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并让孩子把不稳定的激动情绪全发泄出来,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此时家长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比如母亲拚命地哄、劝,甚至痛不欲生,以及父亲的呵斥,威胁,都是不必要的。
好习惯三: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
任何东西都是劳动所得,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同时自己更应该知道:劳动是一切的来源。
所以家长在家里要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如公园,路上,不要随便踩草坪,不要折花等。在家里不挑对方做的饭、洗的衣服,甚至是拖过的地。
好习惯四:夫妻恩爱,互助互谅。
婚后的生活,可能是既有矛盾,又有团结。但是,日常生活的细小的矛盾,要通过爱去化解,千万不要有了孩子之后就无所顾忌,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怒骂。这不仅伤对方的感情,更伤孩子的心。
孩子是天真的,纯洁的,父母是他的骄傲和榜样。一旦父母在他心中的形象被打碎,他就走向了另一个无家的世界。
实际上,父母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手势、粗话、脏话。
好习惯五:不乱花钱,但也别把钱看得太重。
钱不是万能的,但在财的管理上,所谓财商的培养上,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过多的财产的纠纷。
好习惯六:形成家庭交流的良好氛围。
认真听取孩子的言语,所见所闻,校园发生的事儿等,不要不专心听,或者听着如耳旁风。要仔细地和孩子交流,并形成交流的习惯。
好习惯七:知错就不改,不要怕在孩子面前说:“我错了!”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勇于承担责任。
在孩子面前,家长之间的错要道歉,同样,和孩子在一起时自己犯了错,也要认真地反思,并道歉。
好习惯八: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面对失败或者失落,不要灰心,更不要气馁,或者责备、埋怨,这些都无济于事。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不要怨天忧人。
好习惯九:重视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当孩子公开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真诚的需求,分析,并与孩子一起探讨。
好习惯十:言行一致。
虽然达不到言必行,信必果,但是你说的和做的一定要一致,这是信用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