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嗜藏的“妙物”:名伶扇

 打杂儿的 2019-02-14

中国的折扇是个妙物:正面能画,反面能写,集画、诗、书法、篆刻于一体;扇骨也有许多讲究,材料各异不用说,还是雕刻艺术家们大显身手的好对象。老舍先生就喜欢扇子,除了它的实用价值之外,显然也看中了它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容纳。老舍先生1899年诞生于北京,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近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首都博物馆《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画展正在进行中。


首都博物馆《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


老舍有许多把折扇,挑选折扇随身携带是他的习惯。折扇对老舍,很象手镯耳环钱包等等装饰品之对于现代女性。每在夏季举行的大型会议,往往是老舍最合适的时机,他可以频繁地展览他的扇子。


他上午带一把,中午回家吃饭再换一把,下午开会时,扇子变了样。天天如此,绝不重样,同伴们大惊,逐渐把争着欣赏老舍带去的折扇当成每天的功课。扇子在同伴们手里传递,老舍心里得意非凡,忍不住发出邀请:“散了会到家里去看!”


老舍家里有一大堆扇子。


梅兰芳的琴师徐芝源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徐先生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原来,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面,装上扇骨,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徐先生后来索性偷偷地等散了戏,把撕掉的扇子捡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粘好。送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老舍大为感动,他为徐先生的细心和体切入微而感动,他更为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丝不苟而赞叹不已。老舍多次向朋友们出示这把扇子,当然,还要动情地讲述梅先生画扇面的故事。后来,老舍还不止一次地在讲演里引用了这个例子,他高度评价梅先生的认真,勤奋,以为是所从事艺术的人之楷模。


《晴雯撕扇》 梅兰芳饰晴雯 姜妙香饰宝玉 姚玉芙饰袭人



从此之后,老舍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专门收集名伶们画的扇面。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名伶都会画画,有的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清末民初,京戏舞台上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的表演把京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名气极大。然而,知道他们之中多数都能画一手好画的却非常之少,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也很难找到。这个矛盾使老舍很兴奋,如果能收集一套名伶们的扇面,岂不有绝大的文物价值。这完全是一个新的系列!


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都活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而且都成了老舍的好朋友。可是,老舍并不向他们求画,他自已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讨换,这是乐趣!然后,出其不意地,向表演大师们本人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那份得意就甭提了。而且,就因为这个,他们之间的友谊,突然地又加深了好多。


经过十几年的辛勤收集,老舍居然收藏了一百多位名伶的扇子,其中有王瑶卿、汪桂芬、陈德霖、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姜妙香、俞振飞,侯喜瑞,李桂春、金仲仁、 韩世昌、红豆馆主等位,足够开一个名伶扇画展。老舍晚年的—大爱好便是请他的文学朋友们来家中观看这些扇子;作家朋友们也把这种参观当成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等作扇面


“文革”期间,老舍去世之后,这批扇子被全部抄走,不过,抄家者从字画商人的角度出发完全低估了这批文物的特殊价值,他们只在清单上笼统地写了一句话”扇一捆,163把。” 这么一来,老舍的名伶扇画便永远地失散了,再也无法找回来,成为一大憾事。


本文整理自《十八.收藏小珍宝》,原载于舒乙《老舍的爱好和关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