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的首任王,也是周王朝第一任王。周原本是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姬发的父亲姬昌虽是周部落族长,但其野心勃勃,可惜没能称王便死去。后来,其子姬发称王,才被追尊为周文王。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帝辛二十年(公元前1135年),姬昌卒,其子姬发继任其族长之位,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姬发抓住时机、观兵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时,商朝在暴君纣王的统治下,其政治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仍有较强实力。姬发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为了方便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将都城由鄷(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并且在这里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姬发率领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到父亲的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他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父亲周文王姬昌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此时,诸侯均力劝姬发立即向朝歌进军,但他和军师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帝辛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1123年),时机成熟的姬发亲率大军伐商。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姬发攻灭商朝建立西周,并定都镐京,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分封制王朝,也是第三个奴隶制王朝。
周武王元年(己卯,公元前1122年),夺王位后的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任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政治蒸蒸日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姬发采纳周公对商民进行安抚以稳定天下形势的办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并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如封姜尚于营丘为齐国,封周公于曲阜为鲁国。他还将纣王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为殷侯。这一举措大大安定了商的遗民,也减少了他们的敌对情绪。与此同时,释放囚犯、赈济贫民,从而促进了西周初年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姬姓宗族和有功之臣进行逐个论功行赏,给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某种好处,换取他们对周王朝的支持;其次,对殷遗民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把殷王畿内陆划分三个区域,封纣的儿子武庚为诸侯,派自己弟弟管叔治鄘、蔡叔治卫、霍叔治邶,并令他三人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为使殷的遗臣顺从周朝,武王令召公去监狱给箕子松绑,令毕公把囚在牢里的国人释放归里,并到商容的故宅对这位殷朝贤臣进行表彰;最后,姬发还令南宫散鹿台之财物和钜桥之粮粟救济贫民,藉以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
周武王七年(乙酉,公元前1116年),姬发因病去世,其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是为周成王。由于成王年纪尚小,朝政则由周公旦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