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三节,听了仇老师一节外语课。
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流程清晰,重点突出,紧扣学习目标,提问面也广,大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参与也比较积极。
但只要是老师在讲,总会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一节课也不例外。
坐在右边最后面的一位李姓的同学就是这样,整个一堂课打不起精神来。仇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首先让该同学“stand up”,之后,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时(这时候是回顾旧知阶段),让李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他没有回答上来。仇老师提问其他的同学,在其中一个同学准确地回答了之后,又让李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他仍然没有回答上来。
这样,仇老师继续讲新课,学习新的单词,第一步让一位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第二步老师重点强调几个难点,第三步让李同学领读。
李同学虽然在领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错误,并且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这样,仇老师让他坐了下来。
……
相信很多老师对上面的现象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如何对待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成了一个问题,也算是一个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认真听讲。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基础已经落下太多,即使认真听也听不懂;
二、生活中有了烦心事,精力集中不起来;
三、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四、老师缺乏幽默感或者其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五、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存在的先天不足。
除去第二种属“偶然因素”外,其他几种都与“老师”和“课堂”这两个“基本因素”相关。也就是说,是能够通过改革授课方式和课堂调控手段来解决的。
在本案例中,仇老师采用的是常见的“提问题法”:在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时候,就把这位同学叫起来,问他相关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提醒法”。仇老师采用的是“连环提问法”,直至该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为止。
运用这种方法是有风险的,假如该学生一直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就有可能面临放弃其他学生而专注于这一名学生的尴尬。另外,如果该学生性格倔强,或者对这种提问方式有意见,形成对峙局面,也不好处理。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当他回答不出来时,先不批评他,而是告诉他,接下来要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还要提问,然后让他坐下。
这种情况下,除非特殊学生,一般会在剩余的时间里认真听讲。这样,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里,面对面地提问,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地答下来,就及时鼓励,并希望他坚持下去。时间久了,或许会完全改变这种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除去“提问法”,还可以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不动声色法
发现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后,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走下讲台,走近他的身边。这个时候,不必刻意去提醒什么,更不不必守着全班同学对他进行批评,至多用眼神示意一下。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心照不宣,他会意识到,老师靠近他就是对他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规劝,是给他留了面子,他的不专心听讲的缺点也会随之改正。
二、旁敲侧击法。
有时候,表扬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身边的人,其实就是旁敲侧击地批评他。比如说表扬他的同桌,就等于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给了他一个暗示,上课应该如何做。大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身边的“榜样”受到了表扬而去效仿,哪怕只是一节课。
三、晓之以理法。
古今中外,名人专心听讲、勤奋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可以短暂的停止讲课,给学生讲些这样的故事。当然一定要注意新鲜性,不要总讲那些老掉牙的例子。学生总是崇拜名人的,这样的故事对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能长篇大论。
当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只凭这些“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要以“帮助学生学习”为基本思路,在课堂上减少“一对多”的讲授时间,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权,不再只是被动地“奉献出耳朵”,就会变得积极、主动,不认真听讲的情况自然就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