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2-14

GIF

在之前几期的文章里,我们讲述了很多很实用的东西,跟大家一起分析了君子和小人的面目。今天我们继续读中庸,让我们看看一个懂得中庸之道的好领导是什么样子的。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大知”是孔子对舜的评价,孔子认为,舜是懂得中庸之道的,是具备大智慧的,也是可以身体力行去践行中庸之道的人。“舜”本身不是名字,而是后人给他的谥号。据考证,舜本姓姚,名重华。作为尧的继任者,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尧当年传位给舜的时候,留下四个字“允执厥中”,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它基本上概括了中庸之道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

舜不但身体力行地执行了,还在执行中很好的思考了。所以,当舜传位给禹的时候,留下了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这个字不仅是中庸思想的精髓,也是整个中华文、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没有这十六这个字,就没有今天的《中庸》。我们会在后面的讲述中,逐步剖析这十六个字。那么舜又是怎么去实践中庸的呢?我们继续来看。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首先,舜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好问”,喜欢提问,喜欢学习,而且还能从最简单最浅显的语言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一个人爱学习爱提问本身就很不容易了,舜不仅仅是爱学习,还喜欢思考,这是第一层。第二个层次是“隐恶扬善”,对于别人的坏事,不宣扬,对于好事,要好好宣传。记得哦,舜是一个领导者,不宣扬不表示不会严肃处理。宣扬恶事,其实本身也是变相的教人犯罪,今天的很多犯罪分子,有一部分是依靠各种罪案报道和影视作品学着犯罪的。

恶事不宣扬,善事多弘扬。对于治下百姓的管理,舜不偏不倚,不偏袒,不偏私,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松弛尺度把握得很好,在管理中有效地使用了中庸之道,所以说他“用其中于民”。孔子在这里最后的评价是“其斯以为舜乎”,因此被称为舜。

尧舜禹三个谥号各有不同,“翼善传圣曰尧”,发现了有贤能的人,把最好的思想境界、最好的品格和管理方法传下去了;“天下明德曰舜”,天下人都知道都敬仰他的德行,都学习他的德行,都已他的德行为范本,这就是舜。关于舜的故事,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我就不已已列举了。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孔子举了舜的例子,又继续说了。说大家都知道我很睿智,都知道我明白中庸的意思,都想和我一样做中庸的人,但是“罟擭陷阱之中”,被现实往陷阱里驱赶的时候,却不知道躲避。什么样的陷阱呢?一葫堂主认为,是名利。早上出门想着中庸,出门吃早饭开始贪小便宜了,到了公司,评优开始争抢了,有晋升的机会开始想着给领导送礼了。结果是起床中庸,上班昏庸,下班庸庸碌碌打回原形了。

中庸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我们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难在我们自己心里贪欲,贪图各种名利。人一旦有了名利心,有了贪欲,就正直就会逐步扭曲的。所以,圣贤首先都是淡薄名利了,不追求名利,才能安心做事,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尽全力去做了,做好了,做的叫好又叫座,名利早晚都会来的。贪欲放下了,名利心放下了,才能必来职场里、社会上的各种陷阱。做到“知辟也”,就向着中庸迈出了第一步。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又接下去讲了,说大家都知道我很睿智,都知道我明白中庸的意思,都想和我一样做中庸的人。但是,让他们选择中庸之道,选择用中庸的标准去生存,不好意思,连一个月也守不住。守不住正常吗?正常。人的贪欲是无限的,租房住的想买房,买房想换更大的房子。组长想晋升主任,主任想晋升经理,经理想晋升总监……马斯诺需求论里,讲的很清楚。

没有人能真正放下名利,最多是看淡它。看淡也不容易,世俗的社会,你不攀比,别人会帮着你攀比,所以我们看到孔子不停的叹息,叹息中庸难,叹息中庸做不到。古代如此,现代更甚,所以现代人做到中庸比古人更难。要做到“月守也”,坚持一个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可以从这一个月开始,不要去想职场斗争,不要去想工资、奖金、评优、晋升、追剧、美食,认认真真最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月,做到一个月,就已经不容易了,恐怕孔子在世,也要给你点赞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