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反映”“蕴含”“分析”“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分析材料体现的道理”“运用××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一般由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和依据背景材料所设置的问题组成。多数试题答案来自教材知识,也有一些答案来自时政,还有一些开放性设问的答案要求按自己的理解去总结、归纳。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典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法定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 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 【解析】 第一小问考查政府、人大和人民的关系,解答的关键要把握这三大主体,明确材料的中心。材料的中心在于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人大立法予以保障,并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联系设问可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是人大的执行机关。第二小问的解答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把握。
【答案】 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民负责。 特点:依法行政,履职行为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具体明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高。 【练习】 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健康中国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当前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维护人民健康面临一系列新挑战。2016年,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根据《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必须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转变过去落后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健康中国提供良好的环境;必须统筹考虑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大任务。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健康中国的提出背景及其要求。主要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可以用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健康中国的提出。 健康中国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可以结合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作答。同时,强调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可以用规律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来组织答案。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分析材料结合相应哲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推进健康事业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健康中国,要着眼于我国健康领域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建设健康中国,必须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 ④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建设健康中国,必须统筹考虑各项相关任务。(其他哲学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 ▐ 标签:解题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