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多瓦,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在公元8世纪中叶建立的安达卢斯王朝的首都,这座当时欧洲最奢华、最先进的城市,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当路灯把这儿的大街照的通明时候,700年后的伦敦才出现第一盏路灯。当科尔多瓦的人们在铺砌平坦、平净整洁的街道上悠闲散步时,可怜的巴黎人下雨天如果出门走一趟,还会吃尽苦头。这里曾是科尔多瓦的哈里发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积聚财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向中东地区的大马士革哈里发发动报复性进攻的基地,是他以及后来的继承者建造和扩建了举世无双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用以寄托悲伤和思念的地方。
话归正传,回来继续讲述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公元8世纪,已经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开始向欧洲富庶之地--法兰克进军。可是,欧洲人似乎真有上帝的保佑。每逢大难,匈奴王阿提拉也好,蒙古拔都的大军也好,蒙古帖木尔的雄狮也好,还是突厥人也好,都是眼看要打下欧洲了,背后却出了问题。不是国王被刺杀,就是老国王死去,大家需要回去争王位。面临危机的法兰克人同样得到了上帝的眷顾,眼看摩尔人就要打下整个欧洲之时,阿拉伯大帝国的中心,大马士革发生了政变,倭马亚王朝被颠覆了,王朝帝胄悉数被杀。而当时正在前方作战的摩尔人安达卢斯总督阿普杜拉·拉赫曼,就是倭马亚王朝在外唯一的后裔。于是,进军法兰克的计划被搁置了,阿普杜拉·拉赫曼一边宣布在大马士革爆发的政变是非法的,一边在科尔多瓦宣布自己继任哈里发(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领袖),同时向大马士革进军讨伐。结果,打来打去,双方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科尔多瓦和大马士革政权互相罢兵,伊斯兰世界就此一分为二。东部中东地区以大马士革哈里发为中心,西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以科尔多瓦哈里发为中心。
此时的安达卢西亚是欧洲最富裕、最繁荣的地方,科尔多瓦的哈里发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具有的财富至今仍是西班牙人的传说。但财富无法补偿半岛上阿拉伯贵族和摩尔人贵族心中的愤怒、思念和无奈,他们的内心是悲伤的,凄凉的,他们再也无法去穆斯林心目中的圣地麦加朝拜了,也不能前往他们远在中东的家乡。这样就促成了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以及后来的继承者建造和扩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大清真寺,打造一个新的伊斯兰圣殿,把内心的悲伤和凄凉,深深地埋藏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高高的围墙之中,锁在座座华丽的大门之内。公元785年,清真寺开始建造。
科尔多瓦的清真寺外观上如同一座城堡,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该寺主要由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组成。科尔瓦多大清真寺堪与耶路撒冷和麦加的两座圣寺争胜媲美,呈长方形,有宽敞的庭院,林立的玉柱,纵横的廊道,重悬的彩拱,华丽的装饰。
进入清真寺大门,眼前是一个绿树成荫的院子,由于院子里有很多的桔子树,故称为桔树院。院内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
寺院正殿建筑宏伟, 装饰极为豪华,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这些石柱掠夺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等欧洲城市,或是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而得,很多是作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敬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