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法斯特是一座工业城市,由于有着英国北爱尔兰的最大海港,这里曾是世界顶级邮轮制造圣地,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就诞生在这里。参观设在城市北面H&W造船厂内的泰坦尼克号纪念馆,是到贝尔法斯特旅游的主要项目。别看仅仅是一个关于邮轮的展馆,从展馆建筑、展览内容到展览方式的安排设计都非常新颖,很值得去看看。
贝尔法斯特
纪念馆包含有9个画廊或多媒体廊道,利用电子声光科技特效全景展现了泰坦尼克号的一生,并融入了许多供参观者使用的交互式仪器,使参观者大有身临其境之感。展览完整地还原了上世纪初白星航运公司及H&W船厂的状况,阐述了泰坦尼克号从1900年设计构思、生产制造、邮轮下水、出海远航的全过程。
展演内容贯通整个楼宇,参观者除了漫步廊道外,还可乘坐可自动旋转的缆车,穿行在泰坦尼克号的“腹腔”里,上下游弋,前后观览,去看看泰坦尼克号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下工人们的艰辛,展演方式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兰·沃尔夫船厂老板皮尔里勋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在皮尔里勋爵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中共进晚餐。哈兰·沃尔夫船厂(H&W)从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他们谈到了美国公司的两艘新船,提出在HW船厂建造两艘空前规模的巨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美国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随着两人在皮尔里的书房里的讨论,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泰坦尼克就是其中的第二艘。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的全名应翻译为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远洋邮轮盛行时期,所有英国的大型邮轮均属于英国皇家,因此在船名前需加上"Royal
Mail
Steamship(皇家邮船)",而"RMS"就是"Royal
Mail
Steamship"的缩写。Titanic中文的意思是:巨大的,无与伦比的,当时英国人非常自豪地向世界表明,这艘巨大的邮轮是绝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 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在多媒体视屏墙前,你可以看到泰坦尼克号外部的雄伟与内部的豪华,让你为之惊叹。
为了与航行在大西洋上的美国邮轮竞争,泰坦尼克号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
参观者在此通过多媒体模拟泰坦尼克号最终在冰川前遇难沉没的全过程。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计划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即4月15日凌晨2点20分完全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追溯那段惨痛的灾难回忆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多次潜入海底去了解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拍摄了很多的照片。沉入海底百年的泰坦尼克号,其残骸正在慢慢地被海水“吃光”,无论是甲板、发动机、涡轮机,还是那些将邮轮引向死神的、倒霉的仪表盘。
在沉入海底百年的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正在被海水“吃光”的同时,同样沉在海底的皮鞋和皮箱却还清晰可见,据说这个皮箱是LV的,再有就是陶瓷餐具和搪瓷浴盆完好无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