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调侃说的很有意思“夜是孤独的温床”,年少时总觉得这样的话很酷,但是却并不明白其中的意味。后来慢慢长大才体会到,失眠的时候万籁俱寂只有自己一人,可不就成了“孤独的温床”。其实不止今人会有失眠的时候,古人也同样有睡不着的时候,要不李白又怎么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不周弼又怎么会写下“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的孤寂。 而我们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诗,也恰恰是一位才子在睡不着的时候写下的惊艳之作,后来他又写了同样主题的81首诗作,但都没有超越这第一首,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三国-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的白话译文如下:到了半夜睡不着,就起来坐着弹琴。皎洁的明月透过薄薄的帷帐,清风吹进我的衣襟。孤鸿在野外哀叫,飞鸟盘旋在北林上空发出一声声的悲鸣。我徘徊踌躇着,但又能见到什么呢?只能在这沉沉的夜色里独自忧思伤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竹林七贤之一。这首诗单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只能看出诗人的孤独徘徊,诗中出现的意象“孤鸿”“翔鸟”也都是为了衬托诗人的愁苦。但是诗人因何而半夜睡不着觉,这首诗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从诗中我们难以得到明确不答案。而这也是阮籍诗作的特点“忧思独伤心”,虽然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但大都隐晦,多用比兴、象征、寄托等手法。要理解这首诗还得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 说起阮籍当真是令人唏嘘,他所处的年代正是动乱之时,时局不稳,而阮籍也没有要出仕博取一番功名的想法,反倒是采取着明哲保身,远离那些纷争的态度。而作这首诗的时候阮籍正处于司马氏和曹氏的政治斗争漩涡里,对于这样的处境,阮籍能做的无非就是小心翼翼,毕竟生逢乱世人就像浮萍一样无所依。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孤鸿”“翔鸟”也是象征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纵使能够腾飞也始终心中忐忑不安,随时都可能被那样的时代吞噬。所以诗人看似明哲保身忧生惧祸,但是那也是时代下的无奈之举,诗人心中的痛苦又岂能道予外人听,说来也是酸楚。 阮籍的《咏怀》共包含82首诗,本期介绍的这一首是第一首,也是被后世认为成就最高的一首。对于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