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听丨时光里的年味,既浓郁又陌生

 鲜艳小花 2019-02-15


您还记得小时候期待过年的心情吗?

丰子恺先生在《丰子恺自叙》一书中,

记录了记忆中江南传统过年的气氛。

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

那一股子年味儿是既浓郁又陌生的。



《丰子恺自叙》 来自央广新闻 04:22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

  

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

  

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去了。





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

  

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


文丨丰子恺(节选)




本期嘉宾:肖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资深播音员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每周三,我们推出粉丝“夜听”专栏!让更多人听见你的才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