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昵称32937624 2019-02-15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一、解读一首诗,理解大体诗意,应是首要之事。

村居之意,即在乡村居住时所看到的景象。如果理解题目,只是就词解词,往往会大错特错。例如,江雪,你不能理解为江上的雪,而应该理解为江上的雪景。

整首诗的大意,我想这样来表达:

乡村,二月里,随处可见的绿草,正在生长,那小巧的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柔柔地垂下,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春天草木、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汽,迷迷蒙蒙,如烟如雾,杨柳在其中陶醉得摇摇晃晃,实在可爱。

儿童放学回家,看看天色还很早,他们赶忙跑出屋外,趁着这温暖东风,将纸鸢放飞。

当我们对诗意有了一定了解,再深入解读,应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了。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二、解读一首诗,不妨感受下她的主题。

诗言情,诗言志,诗言理,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有了这三个方向,我们寻找主题,就会轻松一些。高鼎的《村居》,显然属于“诗言情”这一类。这首诗,抒发的是什么情感呢?喜春。

关于春季的古典诗情,孙绍振先生曾指出主要有三种:喜春、惜春和伤春。(《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第193页)

回到《村居》,二月这个词语,表明这是早春。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春烟,儿童,东风,与二月联系起来,就是一幅早春图。

百度得知:《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喜春,是因为春天来临而喜悦。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三、解读一首诗,再看一下诗中的意象。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意象肯定显得深奥。但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关注意象,是解读古诗的必经之路。

《村居》中有哪些意象呢?

首先是杨柳,在这里,杨柳就是柳树,与杨树毫无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很多古诗中的'杨柳',词义都被解释为'柳'。《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指'柳腰'。

“柳”这个意象,常作离别的象征,因为柳与柳谐音。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

“柳”这个意象,常作故乡的象征,因为人们喜欢将“柳”种于屋子前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抒发的是李白对故乡的深深牵挂。

“柳”这个意象,常作遣愁的凭借。因为“柳”絮飘忽不定。“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无限忧愁。

“柳”这个意象,也常作美丽的代表,因为柳树发芽,柳枝细长,婀娜多姿,她是春天美丽的代表。

在《村居》中,柳这个意象,是美丽的代表,杨柳在春烟之中,春风吹来,摇摇晃晃,轻轻地抚摸着堤岸,那姿态柔美。

其次是东风,在古典诗词中,东风是春天的象征,有时东风既能吹开百花,又能吹落百花,所以,东风这个意象有两种意趣,一种表达喜悦,例如《村居》中的东风,一种表达感伤、无奈,例如“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与西风、北风相比,更能凸显其温馨、欢悦的情感。

当然,《村居》中还有儿童、纸鸢等意象。“儿童”是无邪、纯洁、快乐的象征,能唤起人关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儿童”这个意象常出现在《村居》中,高鼎借此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纸鸢,也就是风筝,这个意象,是游戏快乐的代表。

所有的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全部服务于“喜春”这个主题。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四、解读一首诗,一定要关注诗中的字词。

有了对意象的基本了解,整首诗的情感已然呈现。

但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的字词中,有一些,很有“味道”,这些词就值得琢磨了。

“长”“飞”,写出了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景象,喜悦之情,不道自明。

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杨柳的柔态,杨柳的神韵。透出了一种喜悦之情。

一个“忙”字,写活了儿童的快乐、天真、急切,反映的当然也是一种喜悦之情。

统编版二下《村居》:为了主题的意象——解读古诗的一点心得

解读一首诗,知诗意是前提,明主题是基础,关注意象是文化密码,关注字词是学习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