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之路,惟愿第二

 岛山一丿哥 2019-02-15

导语

2018年最后一个月, 我有幸作为临床观察员来到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参观学习。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将计划三个月的观察期主动缩短到一个月,这和其他三到六个月的观察员相比,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就在这短短一个月的观察期间,我亲历了美国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工作强度,也切身感受了美国医师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颇有感慨。


本次应泌尿外科学习联盟的邀约,抱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将所见所闻做一总结。




目前国内外医疗水平实际上相差并不大。国内由于病例体量大的关系,很多医疗中心的技术甚至是超过国外的。所以我认为单纯学习技术,选择国内的大型医院足矣。而如果想在理念上进一步提升,出国看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相信很多的外科医生内心仍充满职业自豪感,以及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支配主宰感。崇尚“开大刀”和“一刀进腹”这种近乎野蛮的外科精神仍大有人在。而对病人身体和心理全方位关心的爱伤精神往往容易被理解为放低医务人员姿态。


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全美排名第二的儿童医院,他们的宣传标语是“我们之所以排名第二,是因为我们将孩子放到第一”。


实际上,在一个月的观察期间,我确实从各方面感受到了美国医生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以及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师和病患完全对等的交流和合作。小到查房前的敲门问候,大到手术方式的选择。


实际上,正是医生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才造就了他们今天和谐的医患关系。以至于手术知情同意书经常都是廖廖几句话。




反观我们自己的医疗,常常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解释医疗操作的必要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合理性,甚至动辄行政谈话,录音录像。当然,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


比如每个医生均配有多个秘书,负责医师各种杂事。医师的工作被极大的解放,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医疗工作中。


此外,病患的数量和国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他们可以花一整天来完成一台膀胱扩大,也可以花一个半小时来完成一台包皮环切术。


综合这些方面,他们才具有充分的条件给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国内医疗的发展,客观条件改善后,我们同样能做到。关于美国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国在2008年左右正式引进这一制度并全国范围强制推广。


作为上海第一批进入培训基地的学员,我也曾充满了抵触和愤慨。目前该制度执行近10年,在临床工作中仍能听到大量的抱怨。而我们大家都在抱怨的制度,在美国执行的怎么样呢?从下面早晨查房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早上六点半我陪同泌尿外科住院医师(resident)和专科(fellow)医师查房时拍摄。


实际上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六点整已经完成了早交班,将病区所有病人的检验检查引流量都过了一遍。这个查房过程,主治医师(Attending doctor)是不参加的。7点左右查房结束,由专科医师向主治医师汇报病情,主治医师再针对性的第二遍查房。


在住院医师三年,专科医师两年的培训强度下,他们的学员并没有消极的情绪。相反,他们习以为常的在遵守和执行,这也造就了美国专科医师的扎实的技术水平。


实际上,在一个月的观察学习期间,我曾多次目睹专科医师进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娴熟。


我们当正视差距,但也毋需妄自菲薄。美国的医疗制度固然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应该有充分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