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和痛苦在大脑中无法并存

 江山携手 2019-02-15

    今天,全国励志教育研究课题组的组长王军教授来了。

    先是在上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校的领导班子以及几句教师代表举行了一个座谈会,主要是介绍了关于励志教育的一些理念及操作的基本步骤,并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几个问题。

    午饭后,又在阶梯教室搞了一个讲座。

    到底励志教育有没有像他说的那么令人惊叹(比如说有一处高中实施三个月左右,一本的录取率就比往年番2.3番),我是存疑的。因为即使通过赏识与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自信心和潜能挖掘出来,限于学生基础的差距,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大部分学生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变腐朽为神奇,冲突客观条件的束缚,取得师长们意料之外的成功。

    但我还是极为认励志教育的一些理念的,即使抛开学校教育这个背景不谈,单纯从一个人心理调适的角度来看,也自有其价值。

    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的那句话,原话忘了,大体意思是:进步与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不停地忏悔却会极大影响心态和热情。

    这句话实际上是阐述了一个“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事实。以前,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设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总是面临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只是与失败的痛苦为伍,恐怕极难最终走向成功。像爱迪生这样有着超人的心理承受力的科学巨人毕竟是少数,像凡尔纳这样能在收到几十次退稿信的情况下不将自己的作品付之以炬的文学巨匠也实属突击凶。大多数人会遵循一个自然的法则,有了成功的激励才会继续走下去。

    以前习惯了反思,做错了一件事或者经历过一次失败,总要咀嚼一番滋味,从头至尾细细地分析一下原因,并提醒自己以后如何如何,尽管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却相当痛苦。因为这无异于一个自揭伤疤的过程,很容易影响心情与处世的方式。

    听了这样的论述之后,我突然悟到:人的大脑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容器,她的脾气有时候是极奇怪的。并不按照自身容量的大小来吸收一些东西,而且严格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尤其是一些涉及情绪的事物。

    比如说,你先装进了快乐,烦恼就进不来了,如果烦恼过于强大,把快乐挤走了,那快乐就很难再回来了。

    所以,要想提高生命的质量,让每天都过得幸福,就要想方设法在大脑中装进那些积极的、快乐的、进步的、成功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假如她习惯了承载沉重、痛苦、抱怨、推诿、自欺欺人、自怨自艾、自报自弃这些消极的东西,恐怕一些烦恼与不快甚至厄运就接踵而至了。

    扔掉那些无谓的烦恼,就像扔掉不可回收的垃圾,毫不犹豫;迎进积极的快乐情感体验,就像邀请足智多谋的孔明,一顾不成,可以三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