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中国古代情人节.与那些精美的古诗词

 帝子飞618 2019-02-15


元宵节.中国古代情人节.与那些精美的古诗词
/钟石山 
    

      元宵节散了,年就过完了。民俗专家一直认为,中国人过年,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从传统的民俗习惯看,腊八节拉开序幕,元宵节画上句号。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是古代最盛况的节日,堪称中国人的“情人节”。古诗词中歌咏元宵节的精美篇章亦数不胜数。


一、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与民同乐,下令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史记》作者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丰富。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1天,到唐代为3天,宋代则达5天,明代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10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入元宵”,只是节期缩短为4到5天。当下,又严重淡化了。



二、 元宵节是古代最盛况的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在古代是最盛况的节日。唐代元宵节盛况空前,主要的活动是观灯。平时长安城有严格的宵禁,元宵节前后三天,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通宵达旦观赏花灯。唐人韦述《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上自皇上后妃、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其都城侍女,文人雅士,诸番夷狄,莫不上街观灯。长安城有一百余万人,几乎全部观灯游乐。人多拥挤,甚至有人被架在空中行走几十步的。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秦王破阵乐》表演,管弦齐奏,钟鼓合鸣,声震百里,动摇山谷。其乐融融。

      诗词又是文字记载的重点。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领略。有记载的诗词不计其数。最早、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隋炀帝的诗了。现选择三首,可见一斑。

1、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2、《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3、《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三、元宵节就是古代的情人节。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社会,礼教森严,比较含蓄,提情人什么的肯定是“不三不四”,众必斥之。当然心仪的、相好的、打俏偷情的也不乏其人,至于情人和情人节的说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属于“泊来品”。

      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注重“合家团聚”,元宵节强调“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奔放、欢腾、火爆,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与众不同之处。元宵节要求人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加强社会交流与合作。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是春节最后的“压轴戏”。它强调一起赏圆月、舞狮子、耍龙灯、看花灯、猜灯谜、放鞭炮,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风俗画卷。元宵过了,年就过完了。出远门的出远门,忙春耕的忙春耕。
      在古代,元宵节还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元宵节也缘此有了“情人节”的特征,男女接触增多,媒婆活动频繁,堪称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现在的春节前后,也是相亲说媒,男女见面的高峰时期。
      古时候的元宵节比现在浪漫多了。元宵灯会为未婚男女提供了很好的相识机会。在封建社会,未婚女性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这天,这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子就可以走出家门,也多了与心仪男子邂逅的机会,不乏擦出爱的火花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成为千古佳话。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她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欧阳修的这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又如宋代姜夔的《元夕》: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意思是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这是也一首情词,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元宵之夜。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旧日情侣。可以看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对情侣的深深眷恋。作者与一歌妓相爱。当时的欢聚,竟成为他一生颇堪回忆的往事。在记忆中,她的形象十分鲜明。然而伊人远去,后会无期。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万千。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再如唐代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意思是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急,莫让时间过得这么快,我还没有遇到我的心上人。

     

 再读宋朝大大的词人辛弃疾的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看看千古风流大才子唐伯虎《元 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元宵节是红男绿女,才子佳人一展风采、增进友情、诉说衷肠的大好时机。没有哪一个节日可与之攀比。至于七夕,只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凄美神话爱情传说。与情人节的男欢女爱,皆大欢喜,格格不入。也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



四、弘扬传统文化,过好自己的节日。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博大精深。在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我们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富足底蕴。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甚至盛极而衰。唯有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志,可扭转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在全球化条件下,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人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过传统节日的气氛逐渐淡化,过“洋节”的气氛日益加重,这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
传统文化的失落,也是一个民族的失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首先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兴盛。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钟石山微信平台,欢迎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