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自我修炼

 王兆善 2019-02-15

搜狐网

2017-12-17 07:00

世界上成功企业案例有许多,有依靠产品取胜的、有依靠营销取胜的、有依靠品牌取胜的……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这些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的领导者是分不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他的思想、修养、行动影响着整个企业,不管是几十人的小企业还是几十万人得跨国企业。

从《道德经》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管理者的素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执大象,天下往”。

这些智慧是管理者自我修炼的目标。再看看国外的一个案例,“什么是一位领导能够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九位知名管理学专家地回答是这样的:把他们个人的兴趣放在组织的兴趣之前。

Bill George,哈佛商学院);背叛信任。 Evan Wittenberg,Google);过于自信。(Ellen Langer 博士,哈佛大学);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Andrew Pettigrew,牛津);失去自我怀疑的能力。

(Gianpiero Petriglieri,Insead);傲慢和狂妄。(Carl Sloane,哈佛商学院);太快动作。(Jonathan Doochin,哈佛学院);矛盾与傲慢。(Scott Snook,哈佛商学院);不能自我反省。(Daisy Wademan Dowling,摩根斯坦利)。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到,打败那些强大的领袖的,不是智力上的不足或技术、技能上的缺乏,真正打败那些强大的领袖的,往往是性格上的缺陷或价值观的问题。所以管理者需要自我修炼。

管理者要不断修身养性。“天性为之命,率性为之道,修道为之道”,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是管理的基石,顺乎人性的规律的管理才会成功。修身养性首先应是为学。

《中庸》中谈到为学几个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不仅如此,“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审问之”是有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之”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

“明辩之”是为学要学会辨别,学问是越辩越明的,如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之”是要学有所得,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其次修身养性要不断自省。“自省”就是常常反思自己、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就可以不断理顺自己、提升自己。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躬身自省是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本身素质最好途径。修身养性还需正心。

《四书·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先修心,管理者要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当然失之泰然,不必过分刻意的追求某种“效果”。

某国有一大船在印度洋航行时遇到风浪,三百余人丧生,有一人靠着一块小木板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岛上没有人烟四周大海茫茫,只能靠自己。

他费尽千辛万苦搭起了一个茅草屋,一天出去采食回来,老远看见浓烟滚滚赶紧往回跑,果不其然小茅屋起火已燃烧殆尽,不禁嚎啕大哭。正在痛苦悲伤之际,忽然听到有人声越来越近,赶紧循声而看,果然海边停着一只船,几个人向这边走来。

他挥舞手臂边向人群跑去。船上的人告诉他,他们从附近过看到他发出的求救信号而赶过来搭救。有时坏事也许是一个好事,不必苦苦苛求自责,静下心来找找转机、想想对策,或许能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路!

同时长久持续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发展的前提,也就是提高效率走向成功的前提。管理者要有信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有志者,事竟成!管理者要用心。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管理者不用心,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而且会直接伤及整体活力;“用心”是一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公事当作私事做的工作态度,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执著状态。

“用心做事”是一种动力,使人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会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用心做事”是一种感染力,闪亮于言,展现于行,会影响和带动周边人更热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管理者要有责任心。 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管理者要恪守其道,履其职,尽其责。责任心体现忠诚,忠诚换得信任和信赖;细节体现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成败,责任心创造卓越。

管理者要“自律、自持”。 “自律、自持”四个字是联想对柳传志的评说。“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冯仑对柳传志的评价,“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我们总以为管理的真正意义是通过手段,制度,智谋来让芸芸众生为我所用,事实呢?管理的真谛是有通过思想你控制了自己的言谈举止,然后你的言谈举止变成导体直达员工的思维体系,然后员工的思维体系引导着他们的行动。

如何“自持、自律”?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根据研究,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被管理者能够做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被管理者,不能将自己游离于被管理者的行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通过自我管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影响、带动、感召、触及周围人的心灵,促使大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整体的自我管理氛围。

其次管理者要身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管理者时刻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对称性,有了权力,就要抵御诱惑,承载权力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再次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是以联想为例,“不把长跑当短跑跑”是联想的发展的理念,2004 年,当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最新排名出笼,京东方、TCL、华为等超越联想控股,柳传志一笑付之、不为所动。

他顽强地坚守着他的“爬坡理论”,并喻之通向技术巅峰的道路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华为爬的是北坡,联想爬的是南坡,南坡比较安全、平缓,北坡艰险陡直,华为成功了,联想也会成功。

果然,经过多年的跋涉,联想购并 IBM 电脑,国际化运作取得成功,登上全球个人电脑第二大生产商座次的同时,业绩也大放光彩。最后要兼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墨子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能兼听,是一种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气度,是“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的宽宏,有了这种宽宏的气度,大家才能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听到有用的谏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著名的对联给我们企业管理目标带来了很好的注解,知心而后攻心,欲知别人心必先知我心,在我们的管理中,需不断探索,依此而寻求“恒”,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