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老人家1948 2019-02-15
   塘栖古镇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余杭区,紧邻德清县,过去只知道它的特产,“塘栖枇杷”,今天从新市镇前往,走高速公路,只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停车在古镇的停车场,转过游客接待中心,眼前就是京杭大运河,横跨运河的一座石拱桥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塘栖镇里大运河上的广济桥,与全国闻名的四大古石桥潮州广济桥同名。实际上,济的意思就是渡河,所以,与济有关的桥名就很普遍。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古桥是座薄墩七孔连拱桥,石拱次第增高,以利桥下舟楫通航。初到桥前,沿着桥面上的石阶拾级而上,步步登高。走在上面,感觉像是爬山一般。到了桥顶,游人高高在上,仿佛有鸟瞰古镇的气势。
    这时才看到古镇的大概布局形势,大运河远道而来,已经到了尾稍,它是从东北方向西南方的杭州流淌,显得十分宽阔。古镇被大运河一分为二,形成了水北区和水南区。而广济桥又将南北两个片区再一分为二,形成了东西各两个小街区。桥北的路称作新村弄,东西沿着弄堂都是商铺,桥南一条林荫大道,叫作广济路步行街,是一个现代化的商圈。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据说广济桥始建于唐代,到明代弘治二年,为了重建桥梁而做的募捐一直到了京城,并得到皇太后的赏赐,也得到了宫中的众嫔妃与朝廷大臣们的资助。据清光绪《塘栖志》卷三《桥梁》载:“通济长桥在塘栖镇,弘治二年建”。到了弘治十一年(1498年)历时九年才建成。它不仅是塘栖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物,对促进塘栖古镇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大运河上具有代表性的水工设施,是重要的运河水工遗存。
    最初建成时是七孔长桥,曾名通济桥、碧天桥,当地俗称长桥。历经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1730年代时桥身开裂。为了使桥基更加结实,用木材,石块把桥两侧的小孔各填掉一只,于是,石桥变成了五孔桥。后来,又经历年大修葺,在18世纪初期又恢复七孔,改名为广济桥。2006年广济桥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桥头另有文字解释和一个老者的塑像,“陈守清,宁波鄞县人,行商,生卒年不详。时广济桥久已倾圮,交通不继,人以舟济,岁有溺毙者众。守清悯焉。为葺此桥,其断息割爱,游走京师。遂钱資广聚。今之广济长桥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鄞人陈守清募建。世人感念,誉之为“广济桥之父”。
以上为广济桥头对陈守清的褒奖牌。窃以为,断息割爱,四个字,应是形容他离开子息和爱妻,和“利息”没啥关系。上文不大像是古人写的,应为今人之手笔。整理照片,录之如上。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桥南堍东面,还有一口两个相连井圈的郭璞井,也说是古迹,“此井系东晋文学家郭璞所建”。郭璞是山西闻喜人,除了文学外还善风水,此井当为汉族士人衣冠南渡时的故事。对于塘栖这个以大运河为依托的古镇,似乎久远了一点。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过桥来到桥北,迎面就是新村路的街口,左右各是一家糕点店,看上去都有点悠久历史了。左手一家“百年老店”叫作“朱一堂”,柜台沿街,糕点都摆在上面,客人一目了然;右手一家叫作法根糕点,门面只是一个过道,柜台设在里面。招牌没写百年老店,但是一副鹤顶格的楹联很有意思“法炎帝稻黍稷麦菽利尽四海,根仲尼仁义礼智信泽被千秋”。用炎帝时先民种植的五谷名称对孔子开创的的儒家五常,尤其是用了“稻”字而没有用“麻”,点出了江南地域。加上藏头的法根二字点出店名,一边是制作原料,一边是行为准则,不说平仄,很有些立意。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顺势转身向左一看,一条休闲小街,沿着运河向前延伸,北面一排是几家有落地雕花门窗的商家,都没开门。倒是沿河一边的茶馆和咖啡店灯火精致,座位宽敞,游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观景。
    闻着咖啡香味走进一家小店,看上去装修,设备和咖啡豆都不错,颇有些典雅情调。店家热情迎讶,介绍着她的甜点和咖啡,还说有临河二楼有雅座可以供游客小憩。不由得勾起了我的咖啡瘾,请她做上两杯打了个包,与友人一起边走边喝。至于楼上,没再去光顾。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再向前走,一个小院,叫作余杭方志馆,院门不开,一块指路牌指向曲径通幽的旁门。
进得院内,一座二层明清建筑旧宅改造成的小型的展览馆。占地面积不大,可左右环绕,平添了许多展出面积。
    馆内以实物,图片,蜡像和展板等做着余杭县方志的展出,分为“源流”,“舆地”,“人文”,“山水”,“物产”和“现代志书”六个展厅。布置得很精致,未及细看,每一个展厅都瞄了一眼。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踱步回到广济桥堍,再向东面走去。沿河岸边比较开阔,可见对岸鳞次栉比的成排建筑和条石驳岸。
    再向前,有一座三楹两层牌坊耸立在岸边,叫作“御碑码头”。名字有点新鲜,看上去也是新建。牌坊后面,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里面立着一通乾隆御碑。由于年代已久,字迹斑驳,可读的不多。不过,当地在碑亭的背面,做了一幅楷书的文字,写出了碑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大家摇头晃脑地读了一番,由于原文无标点,句读有点困难。大致意思是,当年的乾隆皇帝弘历南巡,查苏皖两省上缴钱粮积欠额巨大,而浙江省却未拖欠。为表彰浙江省,特地免去钱粮三十万两。此碑就是当年皇帝的圣谕之刻石,以示皇帝恩典。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再向前走,有一个运河谷仓博物馆。原以为是与明清漕运有关的谷仓遗迹,后来才知道,偌大的地下展厅里,是一些世界各地谷仓的模型介绍,离开大运河的主题有点远。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浙江余杭塘栖古镇

    游览告一段落,再由新村街北口返回广济桥,过桥向南,回到景区停车场,整理好行装,继续驱车前行。
一边小心驾车,眼睛的余光注意着路边的商铺,寻找午饭的着落。忽然看到一家有着大片停车位置的饭店,马上驻车询问。
    原来这是塘栖镇上有名的江南大院餐馆。于是停车午饭,12人一桌,品尝了当地名菜粢毛肉圆和塘栖熏鸭。
    饭后,稍事休息,再向德清县下渚湖湿地国家公园进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