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达州,只有师生二人的山村小学

 常心舟 2019-02-15
2019-02-15 12:09

图、文|邹璧宇

编辑|孙俊彬

王龙泽和父亲在家里的客厅,最值钱的家具是那张圆桌,桌子下是个烧柴火的火炉,能给屋里取暖。

清晨7点,起床后,王龙泽等着爸爸热一下昨晚的剩菜,锅里汤水混着一些青菜和土豆,再下点面条就是一顿早餐。他今年6岁,刚刚上学前班,每天要赶在8点前去上学。

王龙泽所在的草坝村是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大巴山腹地,进入冬季,山里的气候阴冷潮湿。王龙泽自己把外套披在身上,他们没顾得上生火,家里只有父子俩,草草地过着。

王龙泽的母亲在生他时去世了,留下早产的孩子和丈夫王兴孟撒手人寰。王兴孟常年体弱多病,年近五十的时候才有这个孩子,还是个早产儿,能把王龙泽拉扯大,就已经让周围人感到不容易了。卧室的墙上分别挂着一家三口的照片,照片里的王龙泽是后来专门去照相馆拍的,他被PS坐在一辆小轿车上,王兴孟和亡妻都是半身像——王兴孟未来很可能也会用墙上这张照片当做遗照。

一家三口的照片被分别挂在卧室的墙上。

王兴孟一个人照顾孩子总有疏忽,王龙泽小时候手被严重烫伤过,皮肤出现褶皱。父子俩冬天围坐在这张桌边取暖。

这个两口之家只有两间房,卧室只有8平米不到,在地广人稀的农村显得局促,除了一张大床,屋里还有张摆满杂物的桌子,以及另一个堆满杂物的柜子,上面摆了个杂牌电视机。王龙泽和王兴孟睡一块,现在孩子小,还不算太拥挤。

“屋里头太乱咯。”王兴孟自己也这么说,可能屋里有个女人帮忙收拾会好很多,但对他来说太难了。王兴孟常年被病痛折磨,已经干不了重体力活,外出打工更不现实,守着家里的地生活,常年被生病折磨的身体外加贫困,根本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于是照顾好儿子王龙泽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王龙泽吃完饭就要准备去学校了,王兴孟帮他把铅笔削好,还得帮他拉上外套的拉链,像别的父亲一样,叮嘱下儿子认真上课。日常平常如旧。

只是有一点不同的是,王龙泽没法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有三五成群的同学一块上学。

王龙泽今年才6岁,还将在村里的学校继续读至少三年。

在村子里,王龙泽是唯一一位适龄的小学生,其他的适龄儿童都转到了镇上的学校。村里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出务工,孩子不在身边,在哪上学,对大人来说区别不大,况且镇上的学校有更好的教育质量,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带着一起出去打工。

王龙泽从家出发到学校的路,走十分钟就到,一路上王龙泽踢踢小碎石,或者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草,没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他打招呼的的人都是村里的老人。

“等他们放假回来,就有人一起耍。”本来在2017年学校里还有四个孩子就读,但学校条件只允许办到小学三年级,于是准备就读四年的孩子转到镇上去了。只有周末,同龄的朋友回家,王龙泽才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2018年7月,学校唯一一名老师赖贞元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说村里只有王龙泽一个适龄儿童就读,他拿不准是否教育局会为了这一个学生开课,显然王龙泽的家境无法支撑他去镇上读书,学校免除王龙泽的学杂费,但是住宿费、伙食费仍要家长承担。王兴孟一个月低保收入400多块,加上好心人捐助的500块,不到一千块每月的收入支撑父子俩的日常,他平时还有求医用药的费用。即便钱解决了,王家父子相依为命好些年,王兴孟未必放心这么小的孩子离家就读。

上学、放学,王龙泽都是独自走在这条路上,好在学校离家不远。

在不确定学校是否接收王龙泽之前,王兴孟心情忐忑,去到镇上孩子不至于没有学上,可他就是担心孩子没人照顾,疾病和收入状况,是父子离开村子的障碍,他很希望孩子在身边再待几年。好在,王兴孟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学校一周后反馈同意继续办学,王兴孟心里踏实下来,而赖贞元的教师生涯也能往延了三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赖贞元曾对来采访的记者说过。

赖贞元是中专学历,在这个闭塞的村子里曾是为数不多读了一些书的人,这几年,村里出了一些大学生,可谁也不愿意回来,村委会的电脑坏了,干部们只能等着县里下来扶贫的年轻人帮着修一修。他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和爸妈、老婆生活在村里,小时候也是村里读的书,对学校和村子有感情。作为老师,赖贞元已是第三次站在村小学的讲台上。

在村村通公路修好前,从村子里去到最近的镇上最快也得走几个小时的山石路,村里的孩子只能留在村小学就读,那时学校最多有过四位老师,“后来三个、两个、他们都走了,退休了,如今只有我一个人了。”赖贞元有点无可奈何。他计划着如果不用教课,就外出打工赚钱,家里还有两个大学生要供着读书,得为他们准备一年四万块的学费、生活费,这些钱时常得找亲戚借。他当老师,每个月只有1350的代课费,而他,已经是一个47岁的人,再在村里待两年,出去就更难找工作了。

教育局的答复打乱了赖贞元外出打工的计划,但他看得开,作为村里稍有文化的人,可以帮村委会分担工作,家里多养点家禽,回头卖给收货的人也是笔收入,在家待着还能给父母尽孝,多陪老婆一阵,或得或失,他自己也不想算太明白,反正把俩孩子一年4万的费用凑出来,其他生活方面他和老婆都能凑合。

王兴孟长期被病痛折磨,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他很少去接孩子放学,一般都是在家里等。

王龙泽年纪还小,无法体会到继续在村里上学这件事的复杂程度,他身上的重任是收好教室的钥匙,每天8点前到学校,打开教室门的锁,放下书包后,打扫教室和外面的篮球场,学校就他们两个人,他和老师每天打扫一遍,保持干净。

赖老师认为该学生承担的责任,就必须王龙泽自己做好,“他早晚会去到镇上读书,没有人会特意迁就他,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更早学习承担责任。”

像城里的学校,早上是语文朗读,他每天都会学习认字,学前班上了三个多月,已经能混杂着口音凑合读最简单的句子。清晨的教室里,只有王龙泽读书声。

要垫着脚尖,王龙泽才够得到教室的门锁,但是学校只有他一个人,钥匙也只能交由他来保管。

赖贞元老师每天会留时间让王龙泽自己自习,以巩固学到的字和拼音。他年纪小,回家可能会贪玩,他爹也没辅导他做功课的能力。

王龙泽到学校放下书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操场,好在只有他一个学生,很难产生什么垃圾。

这时,赖贞元离开教室,来到旁边的屋子,看看他老婆有什么家务要帮忙。在王龙泽到达学校之前,赖贞元的老婆将散养的鸡还有两头猪喂了,正准备把牛带出去吃草。她和赖贞元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屋子里,牛棚猪圈也盖在了附近。这几天他们在收拾村里的一个蓄水池,准备赶在降雪前用上,赖贞元兼顾教书只能抽空去,妻子几乎整天都池子里。

八点半左右,阳光才慢慢透过大巴山的雾气照到学校,赖老师让王龙泽先在操场拍一下篮球,他在旁边看着指导。趁着早上这会不冷,赶紧让王龙泽多活动活动,王龙泽会简单的拍球,但还不连贯。篮筐架子是按照成人标准买的,王龙泽的力气还无法把球扔到篮筐附近,所以投篮也还学不了。赖老师希望王龙泽能多活动,这个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是村里都知道的,早产儿的成长从来就不容易。

赖贞元老师在操场陪王龙泽打篮球,这是他们的体育课,赖老师也教语文比较擅长,体育课只能让王龙泽自己玩。

运动之后,一天的课程才正式开始。其实,赖贞元只能教两门课:语文和数学。语文教拼音和汉字读写、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应用。数学只能教加减乘除,王龙泽学前班的课程,也只需学加减。在城里,同龄的孩子早在幼儿园就熟悉了这些内容。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也普及了英语。王龙泽最快要等四年级才能开始学英语。

王龙泽常常站着听课,他的课桌就在讲台桌子下面,得仰着头看黑版,赖老师干脆就让他站着。王龙泽总是站得很直,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字。今天学的是桌子的“桌”字。教室里的一个角落里堆着十几张桌椅,与装满玉米的木斗放在一起,这是过去留下来的,未来可能也用不上了。仅存一套使用中的桌子,几年后也将被挪这个角落。那时候,或许赖老师也就正式“退休”了。

自习时,王龙泽喜欢用拼音把字读出来,他没法像别的孩子一样接触很多内容,只能把学到的反复练习。二十来分钟后,赖老师会进来检查,纠正他写得不对的地方。王龙泽的爸文化程度更低,几乎没法指导孩子课后的学习。

为了方便看黑板,王龙泽都是站着看赖老师分解汉子笔画,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得仰着头。

赖贞元老师的讲台和王龙泽的课桌挨在一起。教材是新的,但是桌椅是用了十来年的,以后也未必会更新的,就算用坏了,也有很多没坏的旧桌椅可以替换。

王龙泽在拍球的时候有乡亲牵着牛经过。

有时,王龙泽上午放学会留在老师家吃饭。“我们要做了好菜,就让王龙泽留下来一起吃。”赖老师的老婆说。屋里没有灶台,只有一块固定的地方烧柴火,用锅架在柴火上把食物给煮了,客厅是用一间废弃的教室改的,堆着各种杂物,有个能生火取暖的圆桌,吃饭时大家能围坐在一起。

下午复习上午教的字,然后再教几个新字,或者讲算术,直到下午三点多,一天的课就结束了。

回家的路上比上学时更冷清一些,村里人都在屋里烤火,路上连个和他打招呼的人都没有。

赖贞元授课结束后,就立刻赶到蓄水池那边帮老婆的忙,等他们俩回来的时候,身上沾着不少泥,好在再清理两天,那个蓄水池就能用了,保证冬天不会缺水。两口子休息了一会儿就去把饭做了,晚上吃中午剩下的菜,破旧的电视开着,他们也不讲究,就图个打发时间。吃完饭再收拾完,就该到他们和两个孩子视频的时间,一家四口各自交换日常生活的琐碎和问候,赖贞元和老婆洗把脸,再泡泡脚,就准备睡了。

过几天有县里的扶贫干部下来,村里算是能多几个新面孔了。

上完课的赖老师去帮老婆把牛给牵回来。

学校一间不再使用的教室被赖老师和他老婆暂时当客厅用。

屋里的家电陈旧,都是赖老师以前打工的时候买的,他再次去打工得等到王龙泽转校。在村里收入赶不上打工赚的多。

王兴孟为孩子削好了铅笔,王龙泽看了很高兴拿起来比划。

草坝村要等到春节人回家了才能热闹一些,平日里白天夜晚都很冷清,这里的年轻人正逐渐的往外迁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