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体发育有一定规律可循,而从宝宝出生到1岁这一段时间内,正处于发育高峰期,如果他们在此阶段还不会做下面几个动作,可能就是发育有问题,需要尽早干预治疗—— 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民间流传的宝宝发育“里程碑” 老一辈人根据宝宝运动发育规律,总结出了一段俗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具体来说其实就是: 宝宝在第1个月能弯曲四肢、2月抬头、3月翻身、6月爬行、8月坐起、10月站立、12月学会走路。虽然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孩子运动发育时间都有细微之别,可是从整体来看,上述的规律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言的。 二、世卫公布儿童6项大运动发育时间表 儿童的发育问题是很多国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健康宝宝,连续进行了5年的追踪调查,总结出了一份有关儿童运动成长发育的时间表,其中包括了6项大运动发育范围(如下图)—— 1、独自坐起。通常情况下,98%的宝宝会在4~9个月以内学会,这一阶段,宝宝的肌肉和神经已经发展到脊柱的末端,会刺激着他们慢慢依靠自己的力量坐起。 2、辅助站立。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在5~11月以内陆续学会借助着外界的力量站立起来,不过要注意此时他们的脊柱及腿部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尽量要少站。 3、手膝式爬行。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在5~13个月以内学会爬行这一动作,在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爬行的姿势也会发生变化:最初是手脚并用——用手肘撑地匍匐前行——身体脱离地面,两手前后交替往前爬行。 4、辅助行走。宝宝在6~14月左右,腿部肌肉力量得到锻炼,脊柱的发育也在逐渐完善,所以会有走路的欲望,此时他们完全可以借助家人或座椅等帮助,慢慢行走。不过要注意,建议每天控制在1~2小时以内,长时间可能会影响下肢骨骼发育,将来出现O型腿或者X型腿。 5、独自站立。宝宝在7~17个月左右,基于之前的辅助站立、爬行等锻炼,四肢协调性及身体肌肉力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能够慢慢借助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6、独自行走。宝宝在8~18个月左右,通过前面的坐、爬、站等训练,脑神经对肢体活动的控制更加灵活,此时宝宝可以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行走。父母要记住:将房间中的锋利物品收起来,同时对家具的边边角角拿海绵包起来,以免误伤到宝宝。 三、1岁以内不会几个动作,发育可能存在异常 儿科医生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上对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发育规律进行糅合,总结出1岁宝宝必须学会的几个动作,如果没有达标,可能就是发育存在异常:
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妈们平时对宝宝过度保护,例如害怕孩子摔倒而不敢让他们学习走路,经常久抱不撒手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运动发育的进程,这并不属于发育异常的范畴,幸运姐建议父母们要注意及时放手,平日多加练习即可改变。(ly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