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福龙号鱼雷艇屡次发射鱼雷,却都未击沉西京丸号呢?

 若芋 2019-02-15

甲午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福龙”号鱼雷艇遇到了一只大肥羊——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武装商船“西京丸”号,但是在近距离上发射了三枚鱼雷,一枚都没有命中,是甲午战争中非常著名的憾事。按照具体的攻击时间,鱼雷没有命中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次攻击

“福龙”号鱼雷艇,是中法战争后船政大臣张佩纶向德国订造的大型鱼雷艇,后来因为福建地方对发展鱼雷部队的战略发生变化,而廉价转让给北洋海军。这艘鱼雷艇共有3具鱼雷发射管,其中两具位于艇首艇体内,属于固定式发射管,另外一具露天安装在鱼雷艇中后部的甲板上,可以306度调整发射方向。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时,“福龙”号和“平远”“广丙”等军舰正停泊在大东沟口(今辽宁省东港市的海口),后期赶赴战场加入战斗。

(日本美术作品:“福龙”进攻“西京丸”)

9月17日下午3时5分,进入战场的“福龙”注意到了体型很大的日本代用巡洋舰“西京丸”,随即加速逼近。在距离“西京丸”400米时,用艇首鱼雷发射管相继射出2枚德国造刷次考甫鱼雷。

由于当时的鱼雷运行速度较慢,发射后到达目标尚须一定的航行时间,因而400米上发射鱼雷实际有点过远,给了敌方实施机动躲避的机会。

就在“福龙”发射鱼雷后,“西京丸”即发现了鱼雷来袭(鬼使神差的是,日方只观察到了其中的一枚),随后采取了立即向左转舵,将舰首对准鱼雷,最后依靠舰首掀起的波浪扰乱鱼雷的航迹,其中的一枚鱼雷在距离“西京丸”右舷1米处错过,另外一枚鱼雷则在距“西京丸”15米外错过。

第二次攻击

2枚艇首鱼雷发射后,虽然“福龙”艇内还有待发鱼雷可以再装填,但是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错失战机。“福龙”艇向右侧进行大转向,驶离“西京丸”,以便给艇体中后部的露天鱼雷发射管以攻击机会。在大转向后,与“西京丸”相距30至50米时,“福龙”用艇尾鱼雷管向处于正横位置的“西京丸”射出了第三枚鱼雷。

但是以当时鱼雷深浅机的工作要求来说,30至50米距离发射又有点过近,没有留出鱼雷深浅机进行调校作用的时间。

当时的鱼雷,在内部通过弹簧、连杆、蜗轮、叶片装置构成了一套较为复杂精密的深浅机系统。因为需要设定鱼雷入水后的航行深度,当时的鱼雷在库房中即进行调校设定。实际使用中,鱼雷一个猛子扎入水里后,一般不会很老实地正好到了发射深度,或深、或浅,这个时候随着外界海水通过鱼雷壳体上预留的孔洞进入,深浅机的定深套栓感受到水压和预定水深的水压不同时,套栓相连的弹簧就会牵连着连杆驱动鱼雷尾部的舵叶上下摆动,从而使鱼雷向上或向下航行,以到达原定定深的深度。

(黑头鱼雷上位于战雷头后方的深浅机分段剖视图。)

鱼雷深浅机的这一串自动作用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然而“福龙”发射的第三枚鱼雷,因为当时“福龙”经过大转向,艇体侧倾严重,入水深度必然会大大超过定深,这个时候深浅机将鱼雷驱动到定深水深会耗费更多的时间。然而当时与目标的间距只有30至50米,结果这枚入水过深的鱼雷一直到从“西京丸”船底通过后,才上浮到了预定水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