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灯彩要保护也要赢得市场

 苏迷 2019-02-15

  本报记者 梅蕾

  随着元宵节的脚步临近,苏州灯彩再一次进入到市民的视线。这两天,苏州灯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带着他的女儿汪丽秋在某商场的“非遗文化民俗展”上亮相,他们展台上的盏盏苏州灯彩独具匠心、精致大气,吸引了诸多市民驻足观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苏州灯彩,也希望这个非遗项目能够很好融入传统节日,从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昨天,汪丽秋一边制作宫灯,一边介绍。

  汪筱文介绍,苏州灯彩具有“精、细、美、巧”的艺术特质,选材考究不说,造型还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影响,而画面又受吴门画派的艺术熏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而在我国灯彩四大流派中居首。

  1984年,拙政园举办大规模的灯会,汪筱文把研制成功的《动态人物组合景》作为灯会中的主要景组,被誉为“苏灯展览第一人”。他带领苏州灯彩跨出国门在新加坡、泰国等国举办大型灯会,扩大了苏州灯彩的国际影响。在苏州灯彩的辉煌之际,汪筱文还成功填补了国内大型游乐项目的空白,在广州东方乐园的《古灯奇观》中把苏州灯彩与现代

  游乐项目巧妙结合在一起。

  “苏州灯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让这一艺术瑰宝的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得想办法去创新去赢得市场。”汪筱文表示。

  记者采访时,汪家父女的展台前人是络绎不绝,可真正掏钱购买灯彩的市民并不算多。汪丽秋告诉记者,他们的展台将持续至元宵节结束。在这期间,他们还在2月9日和2月16日精心安排了两堂灯彩体验课,教市民裱糊明式小宫灯。

  然而在体验课上,一些市民的“急于求成”让她觉得市民对于传统灯彩的了解并不深刻,她说,苏州灯彩学艺苦,讲究精细的做工,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对学习者要求很高。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后面学艺,技艺不成熟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铅丝弄破手指、被刻刀刻破手掌。苏州灯彩的工序光造型方面就有画图纸、放样、画线、断料、弯造型、焊接、整形等步骤,加上其他工序,更多达几十道。“像我们展台上的兔子灯,哪怕是高手一刻不停忙碌10个小时也只能做3个。”汪丽秋说。

  不过,汪丽秋也表示,以前,苏州灯彩的制作技艺大多在文化场馆和学校社区内呈现,如今连商业综合体办活动都开始注重文化内涵了,这应该也是苏州灯彩面向市场的一方新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