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西路东起淮海中路(原名霞飞路),西至华山路(原名海格路),是上海前法租界西段的重要街道。 复兴西路起点处:绿地里的聂耳铜像由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张充仁设计而成,命名“起来”,1992年10月28日上海各界人士纪念聂耳诞生80周年之际建立。 一幢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名字叫修道院公寓,实际上和教会没什么关系,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左侧是永福路,旧时叫“古神父路”,“修道院公寓”也就是取了一个“The Cloister”的名字罢了。 柯灵故居这是一栋建于1937年的西班牙式风格建筑,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在这栋楼203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在这里,柯灵构思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陈丹燕说,我去过世界各地许多名人故居,但从未见到过保留得如此完整的故居。历史与文气在一隅斗室中妥帖封存,身处其间能感受到老人的心意拳拳。 书架里的书,有许多关于上海历史和地理的,这大概就是柯灵晚年为写上海百年史诗准备的资料。 楼道里寂静无声。在寻旧者眼里,这里有优美的旋转楼梯和粗鲁地戳出窗子的晾棉被用的竹竿之间的对比。在复旧者眼中,这是个修缮完成,非常精致的西区西班牙式小公寓。 污迹斑斑的红钢砖楼梯,它通向一扇同样污迹斑斑的半圆形木门,它旧有的精致和曲线优美的门把手在久未擦洗的雨痕和积尘里,有种因为颓唐破败而惊心动魄的美。这里就是作家柯灵的家。 哈同旧居位于复兴西路199号,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约2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3平方米,属英国式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 不知是为保护历史建筑还是保护住宅里的名人,这里可见架在高墙上的铁丝网,电网和防护栏。 这里白天特别安静,车少人少,来往的人也都步履优雅,没有风一样的速度,是喧嚣都市里难得的一方净土。 夏朵花园是优雅的意大利餐厅。阳光棚、靠窗位,窗边有花,窗外有草坪,屋顶有紫藤,还有缓缓流淌的钢琴曲相伴。在这里吃顿brunch,才叫不负春光。 花园洋房和老公寓都保存完好,走在这条街上会有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上海丁香花园原为淮军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私人花园。现在是AAA级景区,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已经长了八十年的梧桐树在初夏时节如穹隆般遮蔽了天空,路上的阳光是青绿色的碎影,这时的复兴西路是一条时光隧道。 复兴西路街道景观高度绿化,沿路尽是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为上海文人雅士最爱之居住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