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虽是急救利器,却为何总是被现代医学反对?原因是这样

 邵淳徐增平 2019-02-15

针灸属于中医特色的技艺方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针灸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诊疗,以刺激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达到调理气血与整合脏腑的目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针灸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橘香园中医学堂表示,针灸在古代及现代也被广泛运用于急救,使得不少患者转危为安。但部分以西医为首的现代医学却对针灸存在抵触,质疑其效果。

历史悠久的针灸

针灸起源于上古时期,相传是伏羲所发明的。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这也是最早的针具:砭石的由来。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针具的原料材质也随之逐渐升级,从铁质、金质、银质等,现在大多使用不锈钢。

针具材质不同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作者为三国西晋时期的医学家皇甫谧,被称为“针灸鼻祖”。《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众多中医典籍著作的基础之上,对数百个的针灸穴位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整理,是针灸学术的丰碑巨著。《针灸甲乙经》中共收录了349个人体穴名,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确立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

它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诊疗经验,并对脏腑与五官联系相互作用、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问题作出了探讨和理论上的描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习针灸的人员

经过漫长的实践研究,橘香园中医学堂表示,针灸对于呼吸系统、五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等各类疾病有着显著的作用。不少人士认为,中医虽然确有效果,但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慢郎中,但鲜为人知的是针灸一直是中医急救的利器,对于抢救昏迷、痉挛以及部分血症,见效快,效果显著,并且受到了包括海外人士在内的广泛认可。

体验针灸的外国友人

那么为何有些现代医学人士并不认可针灸的效果?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医理论体系之下的经络穴位,并没有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用它们的话来说就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而且针对针灸的双盲实验已经做了N回了,扎针位置和经络穴位的相关性并不强,在解刨学已经发展到分子级别的技术前提下,经络穴位已然没有被发现,因此怀疑针灸的可靠性。

现代医学未能证实经络穴位的存在

这样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据,但橘香园中医学堂表示,以西医的方式标准来要求中医是不合理的,两者的体系理论是截然不同的。针灸虽然没有被现代医学的科技所证实,但并不代表中医的针灸没有用:从针灸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可以看出对它的肯定。并且自中医专长考核的相关规定出台后,针灸也被纳入了考核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具备一定水准的针灸技艺,在通过考核后就可以取得合法的执业资格,所以不要再说针灸科学与否,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硬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