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医与“全息”的38条(沙龙抢鲜连载6)

 醉牛988 2019-03-08

谈起中医与全息的关系,小二想起最近即将出版的一本书,“中医原创学术文丛”系列之《传承中医文化基因》,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宗明博士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中医文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塑造了气质独特,具有遗传与变异功能的中医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医文化基因是中国传统文化机体中的一个‘全息胚’,中医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复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而在《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这本书中,作者又是这样来诠释中医与“全息”之间的关系的。

══════我是分割线(*^__^*)══════

关于中医与“全息”的38条

(《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集萃:中医人沙龙(第10辑)抢鲜连载6)

这本书我觉得对我来说,我相信也可能对我们其他读者来说,就是对于在21世纪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医,中医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亮亮 香港著名媒体人 凤凰卫视评论员

1

一般外感病均以风为先驱。风性善动,起病急,或病情多变,游走不定,多侵犯人体的经络肌表。风邪常与寒、热、燥、湿等其他病邪相杂致病,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证候。因此,古人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现代人有了中医的常识,也会对空调和风扇产生警惕。

2

令老百姓头疼的是,家家都有药,就不知道该吃哪个。这是由于中成药的说明书设计,有“功能”和“主治”,对于“功能”多数老百姓都看不懂,不适合他们选药。有不少人在家时病了,捧着各种中成药,看着说明书,面对几个“主治”都对路的中成药,也不知道该吃哪个。

3

老百姓选择治病的中药,只能选择中成药。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几类典型的中成药名。如果人们吃药时能顺便知道些治病机理,收获会更大。譬如因颈背疼痛,大夫给你开中成药愈风宁心片,你若发现它治病机理是“活血化瘀”,有心人就会从它能清理血管中的瘀滞,联想到对冠心病、高血压等“三高”病症的治疗。这便是“久病成医”的道理。

4

人世间的病,用人世间的药,应当都能治好。上天生来就是这么搭配的。心善之人必有善终。因此对于多数善良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有必死的劫数。有时只要选对一味中药,或者中成药中有一味药对路,病情也会减缓。

5

中医的“上火”非常形象。我们心脏的图像是尖头向下,蜡烛的火苗也像心脏,但尖头向上。新婚之夜,点燃两支蜡烛象征“百年好合”,“心心相印”。中医的心火火苗方向向下,和心脏的尖头一致,叫作“引火归元”,即把心火引入肾脏的“锅炉”中去点火。

所以中医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之说。

6

按照子午流注的时辰,人应当睡“子午觉”,即中午 11点~ 13点,夜里 23点~凌晨 1点进入睡眠。中午11点,气血流注心经,夜里 23点气血流注胆经。从凌晨 1点起开始流注肝经。

按照西医的研究,人在睡眠时,大部分血液主要储存在容量大的肝脏中,人的整体血压会大幅度降低,脉搏、呼吸平缓。

这与中医肝藏血的先见之明恰好不谋而合。

7

便秘是魔鬼。经过广泛宣传,现在不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对便秘提高了警惕。于是有大量的生意人打起了用治“宿便”来赚钱的主意。宿便不是医学名词,是人造的商业靶子。

发明一个魔鬼的靶子,就能赚一份打靶的钱。

8

宿字在中文中有“隔夜、老资格、有经验” 等意思,如宿将、宿儒等。如此解释,隔夜便也就是宿便了。其实,且不谈“因虚便秘”还是“因实便秘”,隔夜排便,很正常,完全情有可原,算不得便秘。

9

中药在服用的时间上没有严格限制。要求三次的,就是早、中、晚。要求两次的,就是早、晚。这点与服用西药一样。对于滋腻补益类的中药,建议饭前空腹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中药,可以饭后服。

10

另外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规律去服用中药或针灸,在每天 24小时中的不同时辰,治疗那个时辰当令的脏腑,效果最为显著。此话甚有道理,不妨可以试试。

11

人体经络上有三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相当一味中药。不同的是,人体对穴位的刺激,有双向的自平衡调节机制,缺失的正气会自动补充,多余的正气会自动卸载。人的身体对中药的“刺激”,没有自平衡机制,完全靠中医师对药的知识和经验来把握。

12

全息是立体的。全息被人类理解,最早得益于全息照相术(Holography)。科学家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激光衍射应用到摄影上,产生了立体的全息照片。即使把照片“撕碎”了,每一个碎片通过激光都可以还原出原照片的整体模样。

13

中医的脏象也是全息学的表达。脏象强调人的外表可以显像内部脏器的健康状态。中医坚信“有诸内必形诸外”,内脏有外象,局部有全息。脏象用现代的语言翻译,就是脏器的全息。

14

不夸张地讲,中医的整体论其实就是天然的全息观、最早的全息观。不论脏象、面相、脉象还是天象,其中的“象”或“相”字,写法多么迥异,音同字不同,里面都含有全息的意味。

15

“面由心生”。人的眼睛会说话,人的面孔也会传神。常人在四十岁左右会变一次面相,记录前半生的善、恶、悲、喜和所作所为,使得小时候的玩伴见面突感陌生。之后的脸谱会固定下来。

16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斯认为:“在身体最大部分所存在的,同样也存在于最小部分”。这是最早的人体全息学的假设。

17

有中外人士发现,人耳朵里的轮廓就像蜷缩着的一个婴孩,于是他们大胆猜想“孩子”的头颅和五官的位置应当与该人的头颅和五官有对应关系。

18

另外他们注意到,人脚外侧的形状,活似一个人盘坐时的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于是继续猜想人的脚底上,也应当可以找到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19

触类旁通,他们猜想手掌也应当一样,也会存在着与脏腑对应的全息反射的区块。想象创造天才。类似这种对全息胚形状的取类比象,进而探讨脏腑对应位置和联系的大胆假设,构成了人体全息学假设的雏形。

20

中医专家郑明德认为,脏器的病变都会在耳、手、脚的突出部分的对应穴位上得到反映,耳、手、脚是人的缩影,包含了人的全部生物信息和遗传信息。

21

人体的肢体与五官都是可以用于调理或治疗的全息胚。在全息胚上有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反射区。通过刺激反射区,可以达到调理五脏六腑的目的,消除功能性的障碍。

22

中国人将西医的全息医学理论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新飞跃。在实践中,中医将传统的按摩、针灸、气功等手法,应用到西医的眼、耳、足的全息图上,使得全息有了实际的治疗意义。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把人体全息学回收到中医手里。例如耳全息,已经演绎成针灸的耳针疗法,列入中医针灸的教材之中。

23

中医的手法治疗,是典型的“疼痛治疗”。多数非创伤痛点,反映的是脏腑问题,而不是肌肉问题。所以哪儿痛按摩哪儿,哪儿痛针刺哪儿,真有效果。传统中医将那些有痛感,但不在经络上的穴位,都称为阿是穴。

24

阿是穴就是脏腑在肢体上的全息反射点。假如心脏有病,四肢的反射点会格外疼痛。那么,这些痛点究竟应划归于西医全息学的反射区,还是划归于中医经络学的阿是穴?另外,相应的手法治疗应当属于全息学的反射治疗,还是属于经络学的穴位治疗?对于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给出正面的回答。

25

真正能支持足底按摩的理论基础,是人体全息反射学说和经络学说,这两种学说的“模糊”结合。如果通过对耳部按摩、足底按摩或手掌按摩的实践,能够摸索出人体全息反射的规律,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人体全息区与脏腑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

26

那么,我们的人体就不仅存在解剖系统和经络系统这两套生命系统的连接,而且还存在第三套生命系统,即人体全息系统。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发现”,甚至值得诺贝尔奖关注。人们从解剖学、经络学和全息学,这三个系统上看自体,认识会更加全面。

27

实全息网同全息元一样,也同样客观存在。犹如中医的气和经络,人们虽然无法看到,但是谁也无法证明它们根本就不存在。借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们永远无法证明什么东西没有。

28

全息场与全息网不同。人体全息场应当就是气场。气场分自身气场和群体气场。气场还分信息场和能量场。气本身就是能量,能量可以做功。能量运动会释放出生物波,波的震荡衍生出气味和颜色。

29

如果说中医的精、气、神是物质、能量、信息这宇宙三元素化身的话,精是物质,气是能量,那么神就是气场,而且是全息场。

30

所以只有用“全息场”的概念,解释中医针灸与按摩的效果,才会更有说服力。在自然界中,也只有场效应,才能产生迅速的物理反应。如磁石板上的铁砂,在板下磁铁运动中,会瞬时按南北极排列。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晕血、晕针,触景生情,会马上失控。

31

疼痛是一种体内的病气汇集后的全息信号,可以反映出几种不同系统的失衡。疼痛信号是一种电磁波,指示人类本能地沿着疼痛的路径去按摩和压迫痛点。

32

有时人体的疼痛路径及周身的痛点是延续的、有规律的、蔓延在整条经脉上。有时人体的疼痛与西医解剖系统的疾病相隔甚远,有时也不走在中医的经脉上,完全是一种疼痛的场效应。

只有引进了全息网和全息场的概念,才能自圆其说。

33

人体全息反射治疗如果见效,所传递的正能量,会立即产生不断放大的场效应,带动其他相关脏腑或系统出现正向的回调。这就是为什么足疗、手疗等中医疗法,可以同时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内在原因。

34

青霉素被注射到体内,就那么点的剂量,却能产生周身的效果,靠的绝对不是药力,而是信息。更何况一针青霉素里,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水。青霉素注射所传载的是信息。理论上讲,只要正能量的信息能形成场的效应,不仅病可以被医治,而且各种邪气和腐败可以被清除。

35

全息医学是国内外一些学医学的人试图把物理的全息学嫁接在医学上的一种大胆尝试,是一门待完善、常被边缘化、但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兴学科,可惜只开了个头,文章远没有做完。

36

全息本身就是全部信息的缩写,是整体论,因此它与中医学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总而言之,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了人体全息反射学的主张,旨在丰富全息医学的内容,为后人完善这门学科,尽可能地提供思路。

37

中医依靠气和经络为人治病,与全息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密切相关。我们相信,一旦人体全息反射学形成完整的学科,走进课堂,将会为中医打开新的眼界,为中医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38

钱学森院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特别关注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在 1982年 5月 5日他写给中宣部领导的信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以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钱学森认为,“人体科学也许是比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