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中医的先进性(七)下——中医诊断的秘密

 昵称0UxVb 2023-02-05 发布于浙江

中医诊断的第四个过人之处是:理论指引、规律可循。

有人或许会说,“西医也有全科医生,是否可以像中医一样把各科的信息汇总起来作系统分析呢”?分析表明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首先,西医并不象中医一样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把各科知识关联起来。故即便西医的“全科医生”掌握了多个科的诊断治疗知识,这些知识间也是分割不成体系的,自然谈不上综合分析。

其次,西医的诊断知识很大比重是经验的总结,未上升到足够高的理论层面。管理大师戴明说过,未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经验是不可用的,因为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

图片

举个例子,现代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脏运行的各种细微异常,心内科专家们可以非常自信地指出心电图上诸如P波、Ta波、QRS波、U波、Q波之类的波形异常,这主要是与正常人比对发现的。但说到异常原因就往往含糊其辞了。比如现行的诊断学教材将窦性心动过速归因于“生理情况下见于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缺氧、休克、心力衰竭等;也见于某些药物作用,如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26】”这种含糊、不确定甚至带有猜测成分的说法很难对临床治疗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图片

西医的许多诊断知识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与其考察的层次太低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好比森林里的一只兔子,即便它非常聪明勤奋,能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森林里的许多微观现象与降雨之间的关系,但这种低层次的考察不大可能发现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降雨量的影响。所以,兔子或许能够借助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森林里的降雨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哪些异常,但说到造成异常的原因就有些勉为其难而难免带有猜测的成分了。图片

而中医有系统的理论将各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些知识在原理上是贯通的。因此传统中医本质上都是全科医生,即便专科医生也是如此。以中医外科为例,所谓“内之症或不及于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内”,外科医师必须对内科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医外科圣手陈实功在治疗外科疾病时,就非常注意分析内在原因而作内外结合的治疗,在其所著《外科正宗》一书中,列举了痈疽、疔疮、流注、发背、瘰疬、瘿瘤等100多种外科常见疾病,每病必首论病因,对痈疽等的辨识方法也以八纲辨证为基础。中医不仅外科如此,其他专科亦如此。相比之下,西医的全科医生似乎是假的“全科医生”。

图片

中医诊断是对中医理论的具体应用,例如《黄帝内经》有五色诊法理论,曰赤为心色,主热、戴阳证;青为肝色,主寒、痛、风、瘀血;白为肺色,主虚、寒、失血;黄为脾色,主脾虚、湿证;黑为肾色,主肾虚、水饮、寒证和淤血。这些规律在中医的面诊、舌诊、痧诊、痰诊等都会用到。根据该理论,从面色可以看出五脏的病变,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高度概括且有普遍规律和贯通性的理论使中医的诊断知识很大程度可以理解记忆,并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地运用。

例如名中医熊继柏曾经历一个黑汗证病案,某35岁女患者诉遍身出黑汗,腋下、乳下及腹股沟尤甚,最初是发现换下的内衣、裤子上有淡黑色斑块,后来发现是出黑汗所染。病了数月多方求治,均诊断为内分泌失调,而黑汗终未减少。诊见自汗而不盗汗,伴手足发热,口中微渴,舌红、苔薄黄,脉象细数。熊继柏医生根据黑色属肾的色诊理论推测黑汗是肾系统出了状况,又据自汗而见手足发热、脉象细数而断为阴虚自汗,综合起来是肾经虚热,遂以知柏地黄汤和三甲散治之而愈【27】。翻看名中医医案,活用中医理论而对疑难杂症作出科学诊治的案例可谓俯拾皆是。

中医师的诊断水平与其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运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有些高层次的中医理论,如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理论,在现今中医诊断教科书中已经鲜能看到,实际上这些理论运用得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是大有裨益的。

图片

如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描述了人体12条经络在一天之中依次活跃的时段,即所谓的经络当令时间。其中,寅时(3-5点)是肺经当令,卯时(5-7点)是大肠经当令,辰时(7-9点)是胃经当令,巳时(9-11点)是脾经当令,午时(11-13点)是心经当令,未时(13-15点)是小肠经当令,申时(15-17点)是膀胱经当令,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戌时(19-21点)是心包经当令,亥时(21-23点)是三焦经当令,子时(23-01点)是胆经当令,丑时(1-3点)是肝经当令。用现代话说,子午流注理论可谓人体能量系统的时间循环机理,运用该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时点来推测是哪条经络出了问题,并设计治疗方案的最佳时间窗口,甚至可以精确预测患者的康复时点。所以,《伤寒论》中经常会提到某种病在某个时辰会加重或缓解,过去的老中医也会看时辰给患者服药施针。南怀瑾就说过这样的例子,当年有老大夫给小孩子治病,只煎药一碗,看准时辰给小孩子服下,效如桴鼓【19,P22】。

我儿子前不久患了一场温病,最高烧至39.8度,经过中医治疗仅半天时间体温顺利降至37.1度,且全程没有反弹。然而第三、四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体温却异常小幅反弹到37.5度左右,这令我有些困惑,随后想到该时间段是亥时,为三焦经当令的时间,而三焦经主水液代谢,经回顾儿子连续两日喝水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而温病患者本应多喝水以利排毒,为此判断体温在亥时的异常反弹是喝水量严重不足导致水液代谢出了问题,遂嘱咐儿子正常喝水,果然体温的异常变化消失了。

近年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的体温、血压、呼吸、心跳频率、血糖含量、基础代谢强度、激素分泌等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为此诞生了一门新的临床科学——时间治疗学。与子午流注理论相比,新生的时间治疗学还处在原始摸索阶段。数年前的某档电视台节目介绍过一个医案,一位华侨患了不明原因的低烧,每天晚上的某个时点定时发烧,该华侨跑了多个国家的多家著名医院,看病的病历摞起来超过半米厚,却诊断不出患了什么病。后来找到一位国内的中医师求治,结果一剂中药治愈了困扰多年的神秘顽疾

中医有众多的理论,这些理论之间是融合贯通的。比如,中医的经络理论和子午流注理论就有密切的融汇。子午流注理论揭示了人体一昼夜的气血轮流灌注十二经脉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可以推算出不同经络穴位的开阖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医特有的子午流注针法。大量的实验证明,同样穴位不同时间针灸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如果按照子午流注理论推算的时辰开穴施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28】。

 中医诊断的第五个过人之处是:全息应用、出神入化。

所谓生物全息现象,是指是指生物体的每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这是一种普遍规律,叫做生物界的全息律。了解了生物全息现象,就会明白传统中医那些看似玄妙而难以理解的诊断治疗方法,如以外见内、见微知著、见局部而知整体的望诊技术,以及以耳针、头针、面针、手针等局部治疗产生整体疗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都是生物全息原理的具体应用。如现代医学人士所难以理解的脉诊,就是利用了寸关尺脉与人体三焦的全息对应关系。

图片

生物全息原理为现代人所认识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情,随着试管婴儿、干细胞器官再造、体细胞克隆等技术成果的出现,生物全息理论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然而,在过去数千年的中医诊断治疗中,生物全息原理的运用就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分析中医的诊断技术,可以发现人体的头面部,手部、足底、躯干、每一节肢体等局部器官都与整体有全息对应关系,且局部器官的局部(如人中、脊椎、第二掌骨)也与整体有全息对应关系。

以头面部为例,首先人体整个面部与五脏之间有对应关系,如左腮对应肝,右腮对应肺,额上对应心,鼻头对应脾,下巴对应肾,哪个部位出现赤色,就是对应的脏腑在发热,其中赤色鲜艳为实热,赤色不鲜艳为虚热。

其次,具体到眼、耳、口、鼻、脑这五官,也都与五脏有对应关系。比如,眼睛的白睛属肺,两眦属心,眼睑属脾,黑睛属肝,瞳孔属肾;汉代名医华佗还按后天八卦将眼部分为八个区,确定了更为细致的脏腑对应关系。鼻子各部位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的对应关系就像一个坐着的人。口唇各部分与脏腑的对应是一个翻转的八卦图,舌头各部分则与脏腑的三焦分布规律相对应。人体脏腑在耳朵正面的全息分布就像一个倒立的人体,而耳背的外耳郭自上而下分别对应着心、肝、肾,耳背内耳郭的内外部分分别对应着肺、脾。脑部不仅整体与人体各脏腑有全息关系,脑部的局部如前头部、头顶部、侧头部、后头部的体表也都与人体各脏腑有全息对应关系。

图片

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全息对应关系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缩影式(如耳部、足底反射区与人体各器官的对应)、投影式(如脊椎、每节肢体、第二掌骨与人体各器官的对应)、三焦式(如寸关尺脉、舌头与脏腑的对应)、五行式(如眼睛的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八卦式(如口唇、脐与脏腑的对应),具体是何种对应形式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要通过大量医疗实践验证才能确认成立。例如,经临床验证,唇、脐部的全息穴区基本是按后天八卦的规律排布。

人体可用的全息资源几乎是无穷的,但却不是所有的全息资源都会被挖掘利用,而是要考虑成本和实用性作选择。难得的是,中医诊断迄今用到的全息对应关系都有很高的实用性,且绝大多数经过了逾千年的医疗实践验证,直接拿来用就是了。当然,医生在实际诊断中也不会用到所有开发出来的全息对应关系,而通常只是用到自己熟悉的几种,一般也就够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中医对生物全息原理的运用实际远远超出了现代科学界所认识和理解的范畴,考察一下中医药理的取类比象、以形补形理论,可以发现中医对生物全息原理的运用竟然达到了跨物种的水平,而数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了其并非妄论。这或许意味着传统中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类的水平。今天那些将“以形补形理论”斥之为迷信和文化糟粕的人们,将来也许不得不尴尬地承认那其实是更为高级的科学。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中插入的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中公开的百度图片或以其为基础加工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