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说的很多,但是,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的太一祭。“太一祭”是皇家在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星,也就是北极星,当时人们认为太一星是主宰人类命运的。后来这一天也就是元宵节成了祈求丰收、祈求子孙的风俗。 晋代己有元宵张灯的习俗了。 到了隋代元宵节发展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化装游行节日,《隋书.柳或传》:“柳或上书皇帝说:“窃见京邑,爰及州,每以正月望夜即正月十五,充塞街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壮异形”。 唐代元宵节张灯习俗风靡于世,官府还专门开放夜禁三日,以便人们赏灯。 宋代元宵节观灯更加兴盛,从正月十四一直延续到十八,而且燃放烟花爆竹。迄今为止,张灯己经成为元宵节最为突出的、最俱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元宵节不仅仅是游玩欣赏,而且还有祈求生育。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火盏》解释当时人们在元宵节偷灯的理由是:“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一直到民国,各地都有送灯给那此无子家庭,祝愿他们早添贵子。 元宵节赏灯活动中还有猜灯谜,充满了智慧的趣味。同时还有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扭秧歌等传统艺术表演。 元宵节的时令食品是元宵,又叫汤圆、汤团。宋代出现了汤圆,当时叫浮圆。周必大《平国续稿》:“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明清以后,吃元宵成为全国习俗。现代元宵节习俗己经成为娱乐性的节日。 春节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展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夜,初一拜年,然后是给亲戚拜年,再为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等。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全城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的各各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 |
|
来自: 瞄标 > 《图书、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