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氏,匈奴族人,十六国前赵光文帝刘渊的母亲。在匈奴诸姓中,呼延姓氏最为尊贵。早年呼延氏嫁刘豹为妻,她为刘豹生下一子,名刘渊,字元海。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丙申,公元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刘豹被奉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后来,刘豹死,其儿子刘渊代为左部帅。 晋武帝西晋太康十年(己酉,公元28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晋书·刘元海载记》中记载:“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又载,刘渊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现。公元249年---公元253年,呼延氏去龙门求子,忽有一条大鱼,顶着两角,跃鳞炫髻进了龙门祭所,久之方才离去。是夜,呼延氏梦见有鱼变人。十三个月后,遂生刘渊,字元海,元海之名也由此而来。刘渊自称冒顿之后,又编了一套类似刘邦斩蛇的这样一个谶语故事,为日后起事制造舆论依据。少年时代的刘渊,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因此,他的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又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况且他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元帝景元年间(公元264年---公元265年),刘渊以侍子人质的身份留居洛阳。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此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今太原)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
晋惠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刘渊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延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以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史称汉赵,亦称为前赵。所以说,呼延氏虽名不见经传,但毕竟是一代帝王之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