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堂有趣的材料科学极简入门课——陶瓷材料

 漫步之心情 2019-02-16

本专栏是材料学科著名的入门科普读物——《迷人的材料》的精华提炼,作者将原书18万字阅读多遍并浓缩至9千字,每节介绍一种材料和它背后的故事,共10节,适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可节约大量时间,帮助您快速理解材料科学概念。

餐具材料的首选

瓷器成为人类最喜爱的餐具材料是有显而易见的原因的——它完全不怕紫外线降解和化学攻击,比其他材质更耐磨耐刮,油脂污渍都沾不上它,只有极少数的分子会附着在陶瓷上,但是用酸性溶液很容易去除。

简直完美。

塑料还是金属都无法跟它相比。

“陶器”——文明的发端

陶器的故事起自人类把河床中的黏土放入火中发现黏土会变干变硬

当然无从得知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发现的,而且奇妙的是世界上各个古老的民族都掌握了这种技术。

有了陶器就可以保存谷物,可以取水存水,没有这些,也就难以发展出伟大的农耕文明。

黏土变陶器的机理

黏土的本质是矿物微粒和水的混合物,是极细的结晶,常常出现在河床里。

黏土受热时,水分首先蒸发,剩下微粒结晶堆在一起,并留下许多孔洞;高温会造成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结晶里的原子会非常活跃,有的太活跃了甚至会向隔壁的结晶跳过去,这样就形成了无数个“原子桥”,最终把一粒一粒的结晶都给结合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整体

瓷窑

陶器就形成了。

巧妙解决孔隙问题

陶器里的孔洞会导致裂痕,使得材料容易碎裂,而且表面有这么多孔洞没法用来做碗盘什么的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