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复发是早、中期可手术肺癌患者面临的棘手问题。精准诊疗使得复发时间点和复发趋势的预测、精准开展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的发生,以及对复发患者开展精准治疗成为可能。【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杨跃教授对相关话题进行分享。 杨跃教授专访视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大外科副主任、胸外二科主任 肺癌术后复发仍是重点研究的难题 杨跃教授:导致国民健康问题的五大疾病里面,肿瘤是非常大的一类疾病,而肺癌又是肿瘤之中首当其冲的杀手。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进步,肺癌治疗向精准化发展;同时,肺癌的早期筛查技术的发展,使得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然而,到目前为止,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当前医务工作者仍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探寻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复发时间点。 血液检查的发展助力术后复发风险的精准预测 杨跃教授:术后复发分为全身复发和转移,以及孤立复发和转移,不同的复发类型对治疗策略会有较大的影响。当前我们用于捕捉复发时间点、判断复发类型的常规方法仍为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然而患者对于使用X射线的检查手段会心存顾虑,担心检查会诱导肿瘤的再生,关于这个问题尚无明确解答。 血液检查的发展(如ctDNA、cfDNA),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对复发的风险进行预测。通过对循环血里面肿瘤细胞、肿瘤碎片(甚至是DNA水平的肿瘤碎片)的检测,获取肿瘤复发的信号。这对于早、中期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当前国家层面也在通过医疗保险帮助患者覆盖血液检测的成本。 精准辅助治疗:主动出击预防术后复发 杨跃教授:肺癌早、中期手术复发的问题仍然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血液检测的动态随访和监测,可以更为精准地发现患者术后复发的趋势和苗头,从而给了我们主动出击、通过辅助治疗预防复发的策略选择,而不仅仅只是守株待兔,等到复发之后再应对。 当前,术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在不断增长。同时,由中国人主导的两项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的重大研究(ADJUVENT研究和EVAN研究),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证实了EGFR-TKI在术后辅助治疗中为患者带来的获益。 精准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明确复发患者的分子病理情况,以及分子水平的复发因素,从而更为精准地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排兵布阵,特别是对于驱动基因的检测,使得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以精准地采用靶向治疗。比如,女性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40%左右为EGFR敏感突变。对于这类患者复发后无论是否可以再次手术或者放疗,我们都可以加入精准的全身治疗,避免其再次复发。从第一代EGFR-TKI易瑞沙到第三代EGFR-TKI泰瑞沙,在疾病控制和总生存期(OS)上都有非常好的结果,尤其是第三代EGFR-TKI将一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PFS)延长到近20个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使得我们将肺癌的治疗向慢性病转变的理念更近了一步。 术前新辅助化疗获益已明确,靶向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获益研究正在开展 杨跃教授:NCCN指南、欧洲肺癌协会的指南以及中国国家卫健委关于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的标准,均将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作为共识或标准。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当前国家规范是鼓励医生和患者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但尚未作为标准或者指南去推荐。近20年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中期的患者从PFS和OS方面均获益。靶向治疗在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获益情况,仍需要外科、内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继续开展相应临床研究,从而使患者能够应用更为精准、低毒的术前新辅助治疗药物。 41本肿瘤患者指南丛书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阅读 70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