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公司有哪些造假手段,股民怎么识别?不想被坑就要认真看!

 拧巴之二 2019-02-16

文/陈嘉伟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第十一篇


今天我们将结束这本书,这是我读的最累,也是写的篇数最多的一本书,学习财报确实很枯燥,但这份努力是值得的,读书会让你的投资水平迅速高于一般股民。

财报是用来排除不合格的企业的,所以我们的原则是疑罪从有,只要看上去不对劲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就放弃,股市有3600多支股票,没有必要冒险。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上市公司造假的常见手段,以及如何识别。

上市公司之所以造假,从动机来说当然是希望能提升股价,或者获得更多的贷款,融资等,从客观原因看,造假之所以比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多,是因为造假成本低,只罚款区区几十万人民币,这和造假获得的收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财报造假主要集中在利润表,但露陷最多的地方在资产负债表,上市公司通过操纵收入来虚增利润,通过减少费用和增加现金流来美好财报。

一 操纵收入

主要是虚增收入,或者只有100万但是却报500万,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 空壳公司交易,比如某上市公司注册几十个空壳公司,然后用其中几家空壳公司以100块钱一亩地从农民手里买2万亩地,然后再以9000元一亩卖给另外一个空壳公司,总价1亿多,然后这个空壳公司再从上市公司手里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样资金就以销售回款的方式返回到了上市公司,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卖出任何商品,上市公司的资金在空转而已。

2 先和公司的真实客户商量好,把虚增的利润分成很多份分配到这些客户的名下,本来这个客户只买了100万的货,却要他购买1000万,多出来的钱也是上市公司以各种名义给客户的,这些资金先放到在建工程,原材料里面,再转给客户,或者通过补贴的名义给客户,客户通过购买商品而回流公司。

3 一次性虚增收入的方式有:把卖资产的收入变成营业收入,或者上市公司把资产低价卖给交易方,中间存在很大的差价,这个交易方再以买上市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把资金流回公司。比如A将1个亿的资产亿3000万卖给G,中间有7000万的差价,然后要求G买公司同等价值的商品,资金回流了,但本质是公司的资产变成经营性收入,这就是操作财报。

4 提前确认收入

这方面也很多,比如给客户一个很优惠的价格,然后要客户一次性购买多年的服务,或者把还没有正式履行合同算作营业收入等。

二 操纵费用

1 主要是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方法有把本期费用延迟到未来,或者把资产减值损失,经常性费用划为一次性费用,延迟折旧摊销年限,推迟在建工程完工,延迟变成固定资产等,

2 掩盖成本和亏损

多计收入,少计原材料成本,少计财务费用,销售费,管理费

3 反过来虚增费用就是“财务大洗澡”,故意把公司的资产恶化,注销资产,存货,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存货减值损失,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个,一是把以前虚增的利润冲掉,二是让未来的业绩变的很好看,1月份的巨额商誉减值就是这样做的。

有些公司故意让自己盈利一年,亏损一年,这样就可以避免连续亏损被ST,又可以避免虚增利润而穿帮。还有些是因为新的管理层接手之后故意把锅甩给前任,这样自己以后的业绩会更好看。

所以那些盈利不稳定的公司最好不买

三 操纵现金流

目的是美化经营性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把投资或者筹资现金流入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入,常用手法有:

1 把资金通过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收购一家公司,然后这个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就变成了自己公司的

2 上市公司把出售的资产分成二个部分,首付款和未来收入,未来收入部分就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实际上等于是把资产变成经营性现金流入公司了;或者在出售子公司的时候,把应收账款剥离并保留,未来回收账款的时候就变成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

3 上市公司没有钱,于是把存货抵押给银行借款,但却想个歪招,先把货销售给出借方取得资金,这就把借款变成了经营性现金流回到公司了,到时候再加价从借款方手里回购就可以了。

4 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这样就能减少经营性现金流出,

5 给客户高额回款,刺激客户提前采购,或者要客户付清未到期的应付款,这样可以增加当期现金流入,

6 恶意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或者减少正常的采购,以达到减少现金流出的目的。

总结起来财务造假就是这三个方式:操纵收入,操纵费用,操纵现金流,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通过粉饰现金流量表可以达到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目的,这些都是做给投资者看的,那如何识别财务造假呢?

四,如何判断识别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总会留下痕迹,资产负债表最多,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也有。

1 先看利润表

1.1 毛利率的变化

财务造假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虚增利润,所以虚构收入是主要的方式,而虚构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高毛利业务,因为其他方法非常麻烦,而通过高毛利产品掩盖起来相对容易,但是这却会显著的改变公司的毛利润率,而正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毛利率是非常稳定的,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毛利润忽上忽下你就要多个心眼,一般让毛利润变化的只有二个原因,一是销售价格提升了,这可以通过查市场产品的销售价格来核实,一般情况下产品很难提价,尤其是没有差异的大宗商品,除非是原材料涨价了;毛利润率提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材料降价了,这可以查竞争对手的财报对比,如果对手没有提价那可疑度就很大。如果一个公司的毛利润显著的高于竞争对手而找不到真实的原因,或者毛利润忽高忽低,都是很值得怀疑。

1.2 交易对手

财报里出现一个临时出现的大客户,而且销售金额不小,又或者按照正常情况这个客户不需要这种商品,比如三安光电把几亿的预付款给了一个做藤椅的小公司,这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

1.3 费用对比,

运费,装卸费的增长比例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长比例,如果是做出口生意,海关费用和出口量之间是否呈现同步变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稳定的,如果突然大比例的下降,而且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就有造假嫌疑。

1.4 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比营业收入更好操纵,因为不需要披露的很详细,所以造假公司很容易把虚增的利润放在这里,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没有合理解释就有造假嫌疑。

1.5 营业外支出和一次性支出,如果出现金额比较大的“XX其他科目”,“商誉清理”“资产重组”等就有故意减少当期利润的可能,还有资产减值同比大增,但是利润水平同步变化并不大,这就有财务洗澡,故意把利润做低的可能。

2 操纵现金流量表

难度较大,因为会受制于银行现金余额,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多年为负,可能是财务造假,因为这样的公司正常情况会支撑不下去。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金额大幅度高出年初预算,因为上市公司的投资都是比较严肃的,需要严格论证,超出年度预算很多有可能是临时财务救急。

筹资活动的利息支出,要对应资产负债表的有息负债看,如果借款利息很高,比同期公司的银行存款高很多,或者财报上很多现金,但是又高利息借款,就有财务造假的可能,康美药业就是这样。

3 操纵资产负债表

3.1 应收账款大幅度增长,而且超过营收增长速度,或者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的水平,而且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公司放宽了销售政策,也可能是提前确认了收入,虚构收入。

3.2 其他应收账款,这是与销售无关的往来款项,可能是借款,所以如果这个科目数量很大,也有造假嫌疑,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资金被大股东占用,放在这个科目里。

3.3 预付款

预付款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工程预付款,采购款大幅度增加就有可能是通过预付款流出资金,然后通过营收流回公司,虚增利润。

还可以从时间角度判断,预付款挂账超过一年,也是有问题的,没有哪个公司会提前这么久把钱预付给别人,即使钱闲的慌也不会。

3.4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

如果这个科目大增,说明公司在行业里的地位突然变的强势了,这一般很难发生,或者说明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要了解具体原因。

3.5 存货

存货大幅度增长,尤其增长幅度超过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然后存货周转率也低于同行,而且不断下降,这有几种可能,虚构存货采购流出资金,通过销售收入返回,或者是存货积压,但不计提跌价准备,这样就可以不降低公司的当期利润。

这个时候要对比毛利润率看,如果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但毛利润还上升,就是明显的矛盾,康美药业就是这样,存货周转率下降说明产品销售不动,这个时候一般公司会降低价格处理存货,回流资金,这样毛利润率会下降,没有道理提价销售。

3.6 在建工程

这比较难判断,但如果在建工程大幅增长,超过规划资金,而且迟迟不在规定的时间转为固定工程,就有问题,或者不断的追加资金也比较危险。

3.7 长期待摊费用大增,通常是把费用资本化处理的信号,无形资产,商誉如果科目很大,像有的文化类公司一样有几十个亿的商誉,这很容易变成转移资金的通道。

商誉是收购造成的,所以只要是经常收购的公司,尤其是收购和主营不相干的公司,就不要碰。

3.8 应付职工薪酬

如果这个金额大幅度波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长很大,也有嫌疑,还有坏账计提准备明显低于竞争对手,或者不公布账龄结构,只统一对所有应收账款做固定比例计提,是明显的财报造假信号。

3.9 其他信号,上市公司无法按时发布财报,更换会计事务所等。

本书完,恭喜认认真真看完的小伙伴,下一本我们将读《股市长线法宝》

请多转发,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