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情因何出错—读《失败的逻辑》

 凡人sypls 2019-02-16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的坚守着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的融化事故?同样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时,列车仍会发生撞车事故?为什么制定的完美的工作计划,还会如此频繁的出岔子?这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迪特里希·德尔纳,是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获得者,是认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用他自己编制的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实验,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这些错误背后思考过程,进而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的固有缺陷,对如何提高判断力、实现科学决策给出更好的建议。

 

一、为什么会出错

迪特里希·德尔纳设计了一套计算机模拟程序,比如某个地区缺水,然后让实验者以管理者的身份介入,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大多数实验者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带了新的更严峻的问题,比如缺水问题解决了,生产繁荣,人口增多,带来了更大的饥荒。为什么我们无法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看似完美的方案总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呢?从作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思维中存在这样几个不足:

缺少系统思维。世界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信息都为我们所知,系统中各变量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会带来更多更新的变化,就连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无法计算出所有的发展可能。而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一是目标不清晰,我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这些目标意味着什么,是否还有隐性的目标等。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像做一份教案,我们可以写出教学目标,但对于目标是否能达成并不十分在意。二是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平衡,他们优先次序如何选择。常犯的错误是想要达成的目标没有达成,却忙着那些紧迫不重要的事情,结果是目标退化,用其他的目标代替了最初的目标,所谓初心已变。三是对事物发展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缺少必要的估计,在线性和指数发展的游戏中,人们经常低估最终的发展结果,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我们常犯直觉的错误,以至于失去客观的依据。

坚持简化假定。我们常把复杂的世界模型化和简单化。就目前而言,关于物理世界的认知都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牛顿所有的定律和公式只是适用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真实的世界远比模型化复杂的多。对于事物的认识,我们习惯于建立一个模型,按照我们的主观理解,并赋予特定的发展规律。客观上这个模型是简单化的,省去了很多条件和变量,而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带来连锁反应,这在模型里是被我们忽略的。主观上,不同的人的模型是不同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和定理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模型一旦建立,解决的方法就已经确定。计划的执行就像一颗离开跑堂的炮弹,我们无法对他进行控制,发展的进程也就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依赖经验主义。经验永远只代表过去。就像人无法两次踏进相同的河水一样,每个问题的出现都是独一无二的,时间、位置、人物以及具体的环境。而我们更倾向于不假思索的运用我们曾学到的一种行动的顺序,倾向于使某种形式的作用去条件化,只要证明他对我们或他人是成功的话,我们就会义无反顾的用这种经验去解决问题。我们特别推崇那些果断和勇敢的人,他们对问题拥有绝对的判断,不去考虑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思维的确取得过很多的成功,忽视条件的规划容易、更快、能更清楚的提出行动的方案,但我们也容易忽略莽撞的行动引发失败的案例。 历史总是记住成功者,把他们的经验记录在史册上,这些经验不仅无法复制,而这样的做法与成功的结果是否完全的是因果关系,也值得认真辨别,而往往我们也忽视了这一点。历史推崇英雄却忽视背后的复杂的现实环境。

 

二、思维不足的原因

从作者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到人类思维的不足。我们不能具体阐述目标,不能确认目标间彼此矛盾,不能设置清晰的优先顺序,而当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我们也无法改正这些错误,下次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那这些思维不足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思维过程缓慢。有人把人的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我们都知道电脑处理问题是需要时间的,越是复杂的问题,处理起来花费的时间就越多。人脑也是如此。人脑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处理,信息的输入、选择、整合、存储、调取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没什么紧迫的事情,允许大脑慢慢处理,也就是允许我们长时间慢慢思考,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然而很多事情不允许我们做深入思考,必须马上就要做出反应。在没有细致思考的前提下,就要做出反应,那大脑应该怎么办?要么是从过去的现有的经验中寻找成功的方法,要么就是只能顾及眼前最紧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没时间考虑,等到以后再说。而这些的前提都是把现在的问题模型化、简单化,这样便于理解,容易快速的做出判断。

其次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就算一个系统的所有信息,包括各种变量带来的变化和副作用,都输入大脑中,大脑也无法一下子都能记住这些,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更何况就目前的技术能力而言,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及其带来的后果都输入计算机,也没有那个计算能准确计算出各种行动所引发的后续反应。就如蝴蝶效应一般,那边震动一下翅膀,计算机根本无法计算出引发的飓风发生在哪,强度多大。而人脑同样不具备这种能力。大脑对外界信息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千军万马都挤在独木桥上,自然会有取舍和限流,大脑自然就会忽略很多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实则这些信息对事情的发展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记忆的有限性决定了有些事情一定是被忽略了,虽然我们主观并不想如此,但事实就是如此。

再次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假设信息太多,事情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无限增多,最后我们将无法做出选择。因此,大脑思维能力的不足,某种意义上讲,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做出决策,哪怕信息不全面,后果不可预测,也必须要行动。自行车是在运动中寻找平衡的,战争实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等到所有信息都到位,好的时机也就失去了。因此健全的信息,具有双刃剑的功能:一方面,不丰富的信息不全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另一方面,信息太全面会让我们犹豫不决,贻误时机。

为了保护这种能力感,我们逐渐形成了三种策略:一是目标倒转,因为目标不清晰,或者实现目标难度太大,在事物推进的过程中,最初最需要实现的那个目标没有实现,倒是其他的目标达成了,因此,我们大肆宣传我们的决策正确,成果显著。二是概念综合,也就是故弄玄虚,最初的目标没有达成,或者对目标及其策略都做了充分的夸大和美化,让人们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忽略初衷。三是阴谋理论,把失败的原因推卸到其他因素或其他人的身上,进而减轻个人行动失败的责任。无论哪一种,都有可能是目标没达成,但大家又沾沾自喜,在别人眼里好似成功了。当然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策略没有让其他冒进的人止步不前,大家还是可以不停的探索和开拓。

一次处理信息量太小,保护能力感的倾向,记忆有限的流入流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迫在眉睫的事情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思维能力的不足。

 

三、是否有妙策

在电影《飞驰人生》中,学员问金牌教练沈腾是否有一招制胜的妙招,教练说有,学员正准备记录,教练一把手打掉学员手中的笔,然后大声说了一大段台词,大意是赛车是一项综合的艺术,不仅需要你有高超的技巧,还有对赛车的热爱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不服输的决心之类的,根本没有什么支招制胜的绝招。所谓必胜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说热爱的一切。同样,如何避免出现错误,也没有更多的妙招。我们能做的就是实践中不断提高判断力和行动力,不断的提高勇气和决心,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丢掉幻想,世间本无妙策,我们要做的是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形式去思考和行动。作者说,我们根本不需要改造我们的大脑,而是要利用他们的可能性。世界实在太复杂,每次遇到的问题都不相同,我们根本不要指望用同一种方法或者用别人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每一次的问题都是全新的,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完成任务可能存在若干规则,但这些规则都是局部的,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特殊环境要求的,反过来也说明存在着很多规则。不存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要教导人们如何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动态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从来就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所谓千变万化不离其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积极的心态,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去迎接这些挑战。

投身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聪明人是通过经验获得他们的智慧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作者的建议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训练人的实战能力,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这样的可能性实在有限,我们只有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勇于接受各种新的陌生的不熟悉的任务,来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才能对更新更陌生的环境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看再多的书,有再多的智慧,获得再高的学历,每天蜷缩在房间一角,纵使放眼天下,也是眼高手低。现在的孩子怕吃苦,年轻人总想着报酬和享受,这都不是好事情。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社会才是锻炼人的地方,社会才是大学校。要想避免少犯错误,做事成功率高,就要走出家门和校门,走出师长的庇护,积极的投身社会大实践中,接受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实践中的我们,要尽可能把每件事考虑的更加详细,在各种成败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行动战略。我们要时刻注意,做每个规划的时候,要认真考虑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要知道不可能一次实现所有的目标,要实现设定工作的优先级,要损失准备改变优先顺序,要考虑到预测各因素的副作用和长远影响,要学到如何搜集信息以适合手中工作的需要,既不要过分详细,也不能草草了事。要学会分析错误,并从中作出结论改组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作者认为,重要的不是发展异乎寻常的精神能力,不是充分使用被忽视的右半脑,不是解放某种神秘的创造性潜能,也不是动员潜在的智力,实际上只有一件事最重要,就是开发我们的判断力。

 

我们总是会出错,错误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的少出错。很多时候出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不要太在意对错的结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此。书后扉页上提示有人大教授的导读,我在书中没看到,应该是另有一个小册子,我买书的时候没注意,就遗漏了。很遗憾,如果有导读,我会对书的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应该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事情因何出错—读《失败的逻辑》

 

失败的逻辑

【德】迪特里希·德尔纳

王志刚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