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中“怨气”不可太多

 江山携手 2019-02-16
 

在一个镇上,有两个做生意的人。一个是卖饺子的,他的饺子味道很好,但他对待顾客的态度不好,那眼神好像别人都欠他点什么,爱理不睬的。另一位是卖油条的,他的油条炸得好,对顾客的态度也好,那眼神就像他欠着别人什么,急于偿还似的。十年后,买油条的已经在城里办起了大酒店,拥有汽车洋房,而卖饺子的还在那里卖饺子,整天为衣食操心和埋怨命运不公。

……

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没啥感觉,无非是在对比中证明“和气生财”的生意经罢了。

而当今天又无意中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实在是一个极有启迪意义的经典案例。引起我兴趣的倒不是两个生意人的成与败,而是他们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所导致的结果。

毫无疑问,两个人在技术上都是出色的,但对待工作的认同感却不一样。前者“好像别人都欠他点什么”,后者“就像他欠着别人什么”,一个是感恩的心态,一个是愤懑的心态,一个表现出的是“和气”,一个表现出的是“怨气”。

整天带着情绪工作和生活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便满腹经纶,能力出众也不能有怀才不遇之感,因为“命运”本来就是有“命”和“运”组成的,“命”由天注定,而“运”却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是可以后天修来的。

有时候,当事情太多的时候,很容易计算一种“投入产出比”,觉得干得太多很不划算,于是牢骚来了,怨气来了,应付拖拉,偷工减料,以消极的降低工作质量来发泄不满。其实,这是极不成熟的表现,在职场中,有暂时的不公,没有永远的失衡,付出了体力、智力、能力和成绩的人,肯定会得到垂青。

忘了谁说的话了,“牢骚太多防断肠”,应该再加上一句“怨气过盛撞南墙”。

听过魏书生的报告,佩服他对工作的态度,他认为“多干”是赚便宜的事情,因为利用公家的时间和资源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为从事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需要一种境界。作为一般人,只要能做到在纷繁的事务面前,随时调整好心态,多一些心平气和,少一点牢骚和怨气就足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