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批改作文中发现乐趣

 江山携手 2019-02-16

学生A:小时候不愿意上学,因为上学不如在家自由。观察力很强的她发现每当墙上的日历出现红字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去上学了。不懂这是为什么,就问妈妈,妈妈说红日历表示“星期日”,星期日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放假。于是,她把这些都记在了心里,并老盼望出现红日历,可是红色日历好像和她作对,好久才见一张,而黑色的特别多。她实在等不及了,就搬来凳子去撕黑色的。妈妈发现后问她为什么要撕,她说,红的不是表示星期日吗?我要星期日,不要其它的……把全家人都逗笑了。

学生B:自己评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以来最捣蛋的人”,爱捉弄人。因为他,收电费的不敢上门,时常串门的有所忌惮,亲威朋友也不敢轻易走动。为啥?他经常在门上放上块小砖块,只要有人一推门,砖头就掉下来。

学生C:五六岁的时候,趁爸爸不在家,拿出爸爸的剃须刀,因为没有胡子可以剃,就把眼眉和头发给剃了。

……

上周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叫《童年趣事》,今天批改作文的时候,被几个同学在作文本中叙述的事情逗乐了,于是随意选了几个,如上。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其复杂程度,恐怕其他学科的老师很难想象得出来。尤其是在批改那些写作水平和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文的时候,更是苦不堪言。从字到词到句到段到篇到标点符号,从选材到结构到思想内容,都需要进行一番“手术”,而有时候“手术方案”并不好拿。

从本质上来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多练笔,没有量的积累绝难达到质的飞跃。其实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徒劳无功”,好的文章是自己修改出来的,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也就是说,语文老师更应该在“授之以渔”上下功夫,教会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却好像是越来越严格,常规检查甚至成为重点。

有点扯远了,写此文的本意,实际上是想说批改作文也有乐趣。通过一篇篇文章,浏览一个个跃动的生命,从字里行间感受学生鲜活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情感、性格、喜怒哀乐,并利用批语与学生展开交流,也是一种极惬意、和谐的对话方式。

相对于其他作业来说,作文实际上是一面镜子,能够比较真实地照出学生的一切。尤其是当作文题目的设计是倾向于让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的时候。

我们有些老师,只所以随着教龄的增长“匠气”越来越浓,除了不注意学习,不能提升自我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越来越缺乏与学生交流的冲动,只是把学生看成孩子或者自己赖以谋生的“工作对象”,忘了“教学”可以“相长”。

而有些语文老师只所以讨厌和怵头批改作文,是因为关注的是作文本身,而忽略了作文背后那一个个灵动的生命。

既然无法逃避,何不换一种思路,试着从批改作文中发现乐趣?

         (本文发表于2006年10月19日《现代教育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