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酒与浊酒》

 野之老 2019-02-16
这是古诗里酒的两种分类。很显然,清酒是质量高的酒,很贵,一般人喝不起;而浊酒则是质量较差的劣酒了,当然要便宜得多。不过,由清酒与浊酒,我们还会想起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来——李白与杜甫。李白诗中的酒,似乎永远都是清酒;而杜甫诗中的酒,则满是浊酒、愁酒与苦酒了……

李白喝酒讲究,人个性清高,喝酒则当然亦不能含糊。尽管一方面在感叹着“行路难”,但另一方面提到酒却依然还是“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饮酒,用的是“金樽”,除了帝王将相,一般人谁有资格摆这谱?“斗十千”,不说金樽,单就那金樽里的一斗酒,就价值“十千”钱,贵着呢!“玉盘珍羞直万钱”更是不得了;酿酒那酒糟子,一盘也都要价值一万钱呢。我们要问,这既“金樽”又“珍馐”的,李白他喝得起吗?完全可以不必有这样的疑虑,因为这在清高的李白那里,根本就不是问题!我们也能够想见,在李白的诗风与酒风里:就算是只破酒盅,他也能把那看作是“金樽”;就算是“浊酒”,他也能从中喝出琼浆玉液般“清酒”的味道来……这就是李白,酒仙、诗仙!

而杜甫则就不同了。他也嗜酒,但却只能是“浊酒”,并且还常常背负酒债地赊酒喝;可想而知这样的喝酒,喝出的只能是惆怅与愁云了。“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野村、柴门、苍苔、林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合下,老杜的酒则只能是“浊酒”了;反之如果是“清酒”,那也不应景啊!还有,“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人在江湖,有的只是“短褐”、“霜雪”与“飞蓬”,哪里还会有什么“金樽”与“清酒”呢?再有,“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也做官,但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去典衣沽酒,而且每每到曲江边上举杯畅饮,都能尽醉而归;只是因为赊酒太多,处处酒家都留有自己的酒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杜之所以负酒债而喝浊酒,不正好映衬了他为官的清廉吗?人生七十古来稀,像老杜这样的清廉老官,现世已经没有几个了……

我们或许会说,杜甫之所以喝浊酒、写浊酒,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穷。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既使他捧着“金樽”,喝到了琼浆玉液般的“清酒”,他的笔下,也仍然还会是浊酒、愁酒与苦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