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是刻帖,《兰亭序》是摹帖,都不是完完全全王羲之的本来面目。即使公认‘’下真迹一等‘’的《兰亭序》也不例外。 比如《兰亭序》中,那些细如发丝的牵丝引带,比如笔画起笔的复杂动作。虽然都是摹帖,但我们看王羲之的手札,这些情况都不存在了,显得直接利落多了。说明一个问题,冯承素的神龙兰亭,加入了许多他个人的技法,不完全是王羲之的真面目。 如果是初学,《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结构的好范本,《兰亭序》是学习笔法的好范本,但二者都不是最好的范本。其原因如下: 一,学《圣教序》,容易掌握结构,但更容易把字写的大小一律,笔画的粗细一律,墨色的浓淡一律。同时更容易形成机械的排字摆字的习气。《圣教序》是集字,不可能有章法上的优势,这是客观条件限制的。学习时很容易放大这一缺点。 二,学《兰亭序》,容易使笔法丰富起来,但更容易形成描字,画字,做字。身边的例子很多。 我们前后观照一下,会发现《兰亭序》是个大坑。 历史上,自古至今,只有唐明皇李隆基学《兰亭序》而成《鹡鸰颂》,但仅此孤例,至今再无一人。那些号称学兰亭的古今人物,在其作品中连《兰亭序》的影子都看不到,不过就是拿《兰亭序》壮胆而已。机械临摹原帖而不是自己创作的不算。许多人临的相当好,换成别的内容不会写。这是事实。 古今人物绝少有学《兰亭序》而成者,说明一个问题,《兰亭序》不宜学,更不宜初学。古人都学不成,我们学成的概率就更不好说了。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首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推崇,另一原因是王羲之摹本中字数最多的,是唯一的大作品。 ‘’天下第一行书‘’的说法,不知起于何时,出自何人之口,不必追究,但这个说法害人不浅是真的。学天下第一,肯定是最佳选择,这个想法显然单纯的很。谁不知道第一最好,但学习任何东西,要循序渐进,一步登天的算盘打不得。 我的观点是,先从王羲之手札入手,掌握基本技法,重点是布局即章法,因为手札的章法变化多;结构上重点学《圣教序》,因为字数多;笔法上学《兰亭序》,因为笔法丰富。专学那一种都不太好。这恐怕是过来人共同的体会和经验。 个人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兼讨论 欢迎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