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瑶族挑花: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楚中元 2019-02-16

在湖南隆回海拔1300米的虎形山上,有一支古老而独特的瑶族分支——花瑶族。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国内现今只有8000多人,其中,有近800人落户在隆回县崇木凼村。花瑶族藏在深山绝壁之间,好比深闺中的闺秀。

 

 

花瑶女子通常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在她们的头巾、衣领、裙口、绑腿、和筒裙等地方都能看见挑花,“花瑶族”的名字来自于此,挑花则是在花瑶女子中流传的一门独特手工艺。



挑花曾是花瑶女子一生的功课


“挑花”是过去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工艺。花瑶挑花全凭瑶族女子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她们无须设计、打稿和描图,按照自己早已定好的腹稿飞针走线。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色彩华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每件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花瑶挑花图案达千种,大多数图案以动物、植物、以及英雄人物故事为主题。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两年才能完成。但在花瑶,成年的姑娘都会这门针线活。花瑶女子从十五六岁开始学挑花。她们虽然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甚至连书也念得少,但天资聪慧,心灵手巧,对挑花艺术的感受完全来自直觉和上辈人的口口相传。


在过去,花瑶姑娘学十字挑花,就像现在孩子长到年龄一定要读书一样。挑花是花瑶女子一生的功课。在当地人眼里,这是检验女人是否能干,是否能找到好婆家的关键因素。

 

挑花是花瑶族最贵的嫁妆


花瑶女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会有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并且一生相随,不舍不弃。每个女儿箱,都是一个神秘绚丽的世界,里面锁着她们一辈子做出的所有挑花,或是作为出阁的嫁衣、或是作为节日的盛装等。



出嫁时,打开女儿箱是花瑶女子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刻,这意味着她心灵手巧、聪慧勤劳。为了多置办几件嫁衣,在出嫁时赢得大家的羡慕与尊重,很多姑娘一到十五六岁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嫁衣。

 

 

一条纯手工做的挑花服饰市值预估2万元一条,所以摆满挑花衣裳的“女儿箱”则成了她们最贵的嫁妆。它忌讳男性观赏,只允许自己的丈夫或家里女眷才能打开。这是因为里面的挑花裙绣,每一件都是精湛的艺术品,凝聚着她们一生的心血和对幸福的期许,显得尤其珍贵。

 

挑花工艺亟需传承与发扬


花瑶族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仍在沿袭着这一代代相传的古老手艺。2006年,隆回瑶族挑花技艺更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的变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遇到了影响发展的瓶颈,已日渐式微。因为花瑶挑花技艺全靠“口传身授”,随着熟悉技艺的老一代挑花妇女相继老去,一些更复杂精湛的技艺渐渐被遗忘。年轻的瑶族姑娘大都没有去潜心学习,所学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技艺。更有一些花瑶姑娘已经不再向往这些传统的服饰装饰,对挑花也逐渐失去了热情,因此花瑶挑花的传承越发的艰难。

 

 

基于挑花工艺的发展现状,笔者建议可从不同维度进行思考: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从保护、传承发展花瑶传统文化出发,深耕本土文化,加强艺术创新。


在传播上,改变以往注重基本针法技艺的传授教学,把重心放在非遗文化的宣扬。让花瑶妇女开班传授挑花技艺,将古老技艺带入当下生活,期待能有更多人发现十字挑花独特的美。


在形式上,尝试体现创意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开发一系列挑花衍生文创品,如锁匙扣、车挂件、杯垫、抱枕、首饰、装饰画等,让古老工艺与现代理念相融合。


在平台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挑花作品卖到全国各地,让留守妇女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脱贫致富。


 

挑花工艺是花瑶民族的传统,也是花瑶文化的根基。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将其永世传承发扬下去,使这一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