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巨无霸”的传奇即将结束。
停产
“土豪”也撑不住了,面对现实的窘境,空中客车也只能妥协了。
当地时间2月14日,阿联酋航空宣布已与空中客车公司达成协议,将此前向空中客车公司订购的168架A380客机削减至123架,但同意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接收14架A380客机。
而在削减A380订单的同时,阿联酋航空也表示将向空中客车公司继续购入30架A350客机和40架A330客机以补强机队,这笔订单总额高达214亿美元。
众所周知,阿联酋航空向来是A380的铁杆粉丝,目前阿联酋航空拥有世界最大的A380机队,每周运营超过1500个航班从迪拜出发,航线遍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140多个城市,而阿联酋航空的削减订单则直接导致了空客A380的停产。
同日,欧洲飞机制造业巨头空中客车公司也发表声明称,“由于大客户削减订单,决定停止生产A380超大型喷气式客机,并在2021年完成所有A380订单交付。”
对此,阿联酋航空首席执行官谢赫·艾哈迈德·本·赛义德·阿勒马克图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联酋航空一直是A380的坚定拥护者,对于因阿联酋航空削减A380订单而导致空中客车公司终止生产A380客机表示遗憾,只能接受这一现实”,但他并未透露阿联酋航空削减A380订单的具体原因。
事实上,削减A380订单的并不止阿联酋航空一家,在此之前,澳洲航空、香港航空也都宣布取消A380客机订单。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也意味着,“空中巨无霸”的传奇即将结束。
抛弃
2005年4月27日上午10时29分,编号MSN0O1的首架A380飞机在跑道上滑行30秒后离地,完成首飞,这是属于空中客车乃至整个航空业的伟大时刻。
数据显示,空客A380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远程宽体客机,航程高达15200千米,客舱为双层设计标准配备555个舒适座椅,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挑战波音747客机。
那么一架可以被称为“传奇”的机型为何会遭到全球航司的抛弃?进而导致停产。随着停产消息的流出,关乎A380的种种疑问随之而来。
总体来看,“空中巨无霸”之所以被航空公司抛弃,主因还是上座率不佳导致难以盈利乃至亏损。
首先,空客A380标配的555个座位,对于任何航司绝大部分航线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而种种案例也在证明空客A380的上座率的确不尽如人意。
以国内唯一运营A380的南方航空为例,A380目前直飞热门航线——京广航线,上座率维持在“不亏损”的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维持当下的上座率,南方航空经历了壮士断臂。
起初,南航的A380所执飞京广航线是几乎不售卖低折扣票的,南航的考量不难理解,一方面这条航线既是热门商务航线又有A380噱头的加持;另一方面,由于A380的身材庞大所配备4发发动机耗油量也要高于同等级机型,那么机票价格必须保证在一定折扣之上才能保持航线盈利。
但现实有些出人意料,旅客似乎并不在乎A380是什么,上座率自然惨的可怜。而在在无尽亏损的情况下,南航不得不选择打折促销,力度也是空前之大。
但有业内人士透露,“算上燃油成本和机场维护成本,用打折票卖出的a380根本没小飞机利润高,能保证不亏就不错了。”
另一方面,A380的机型定位更适用于航空枢纽,而当下型飞机的效率越来越高,航空公司倾向于提供更多的“点对点”服务,多数航线也不需要A380这种庞然大物。
因此,A380惨遭全球航司抛弃。
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共有232架A380在运营,其中包括阿联酋航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等,这还不到空中客车公司在2000年初首次推出该巨无霸飞机时所预测的1200架飞机中的四分之一。
未来
事实上,A380也尝试过自救、尝试过改造机型以重新建立市场信心,但结果较为遗憾。
回顾飞机制造业历史,在一款机型销售下滑时,飞机制造商往往会通过开发新的型号来吸引客户。
2017年巴黎航展,空中客车推出A380改良版A380plus,不过这个机场的市场反应平平,没有直接促进销量。
而在改动上也是堪称鸡肋,一方面是改动是增加翼梢小翼降低油耗,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改变楼梯设计、座椅布局可以增加最多 80 个座位。
事实上,A380最不缺少的就是座位。
事实上,A380的对标产品波音747也遭遇过市场的质疑,目前波音747常见机型为747-8。事实上,747拥有过众多型号,例如:-200, -SP, -300, -400 等等。
不过,随着机型老化,747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销量下滑。
而在A380登场之后,波音于2005年宣布开发747-8型号,不仅采用了全新的和787相同的发动机,而且加长了机身和翼展,从而提高了燃油效率,市场反应良好,747-8和其货运机型获得共154架订单。
也正如网友\"
面对未来,空客该如何与波音在中远程宽体客机上博弈?
空客商用飞机总裁纪尧姆福里(Guillaume Faury)给出了答案,他表示:“A330和A350都是空客旗下宽体飞机系列里的重要机型,将为空客未来业绩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