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说话在家怎么教

 zqbxi 2019-02-16

总结一下:首先看,次要讲,再次写,最后读。

         一要有顺序,二要有重心,三要全面,四要细节,五要生动。

        全面、细致、活动,深刻。

          五要素,练句式。


看图说话有多重要?

民办学校面试必考

入学后必学必练

写好作文第一步

幼升小必备能力

“大手牵小手”

名师讲座笔记分享

在家指导孩子看图说话

有方法

!!!

前段时间,手手君邀请了一位小学语文名师,为“大手牵小手”交流群的家长们作了一次《看图说话》的微信讲座,家长们的反映非常好,随手贴几张当时的截屏~

看图说话是幼升小的必备能力,一旦掌握了方法,在家里练习就会有效果,还省去了到机构上课的车马劳顿。今天,手手君就把这次讲座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希望让更多小朋友受益。

本文由“大手牵小手”特邀语文名师口述,经编辑整理

TO YOUR CITY

1

鼓励孩子把想法表达清楚

TO YOUR CITY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去读看图说话班,是因为“在家自己教太累,教不好”,但我首先要和各位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

不管你是让孩子在外面报班,还是在家自己教,首先都要在家里创造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不是说在训练时才是在训练孩子规范说话,平时就不注意了,这样不行。

那怎么才算是“创设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呢?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两点:

鼓励孩子把想法表达清楚

从幼儿园年龄段的语言发展特征而言,大多数孩子都处于“学习如何把想法完整清楚表达出来”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急。

最好的做法,是先鼓励孩子把话说清楚,或者在孩子说不清楚的时候,你可以带他把这个意思说一遍,然后让他照着你的样子再说一遍。

举例,“宝宝,你的意思是不是*******?对吧,好的,那来跟着妈妈说一遍哦,******”,长此以往,孩子就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家长注意用词的准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用哪个量词来表达“水装在容器里”这个意思?

水在杯子里,就是一杯水;倒到瓶子里,它就是一水,水龙头里滴下来的就是一水,装在桶里面的就是一水,你看,因为容器不一样,所以用到的量词也不一样。

家长要注意生活中自己的用语规范,也要留意小朋友平时如果说得不恰当,就应该及时帮孩子纠正。

再举个例子,很多小朋友都会说“拿笔写字”,但是你知道吗?拿一支笔,因为对象不一样,用的词也就不一样。

比如对于铅笔,我们可以说是“握笔写字”,但对于毛笔就不能说“握”了,而是“提笔写字”,而对于“粉笔”,如果孩子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老师是“捏”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

在生活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在开始训练看图说话之前,爸爸妈妈就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够及时地听出孩子错误的地方,帮孩子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就非常规范。

题外话

曾有家长对我说,“老师,你说的这些家庭规范语言环境要求太高,我们平时说话也没这么注意的,还是把孩子送到机构里上课省心。”

遗憾的是,如果家长自己不注意上述两点,孩子就算报再多的班也没什么作用。我教了近20年,凡是表达不清楚、思路混乱、词汇贫乏的学生,家长往往也是说话颠三倒四、抓不住中心的,报再多的培训机构都没用,家庭教育环境是决定性的。

而如果做到以上两点,孩子就算不报看图说话班,进了小学语文照样很好!

TO YOUR CITY

2

看图说话里最容易犯的错误

TO YOUR CITY

刚才说的是怎样在家给孩子创设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这比上一学期的看图说话课都有用,因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接下来再来说说,小朋友学习看图说话时比较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内容说不全

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往往观察事物有一定的缺省,这是很正常的。

你会发现,刚开始给孩子看图说话的时候,他基本上就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图上画了一只小白兔在拔萝卜”“图上画了一个小姐姐在浇花”,就没有了,其他内容孩子基本都是不关注的。

换句话说,在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前,孩子看图说话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说不全。

理解不了图意

这还分两种情况。

1.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可能有些图里的故事情节和孩子的生活有点脱节,导致孩子无法理解。

2. 孩子本身在看图时或许就有那么一点点障碍,可能别的孩子一看图就明白了,但对这个孩子来说,就是没法一下子就能看懂。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训练、多看多说就可以提升;而对于第一种情况,一方面要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也要有耐心,毕竟认知发展有客观规律。

不过,一般来说,在幼升小面试以及学校教学时,不太会选和孩子生活太脱节的图。

说不完整

这和第一点“内容说不全”不是一回事。内容说不全指的是观察的方法不对,而“说不完整”更多的是逻辑思维和合理想象。

孩子或许可以把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说出来,但往往会漏掉某些环节,会漏掉其中关键的一些信息或内容。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是我今天这个看图说话的讲座会重点涉及的内容。

TO YOUR CITY

3

边观察边思考

TO YOUR CITY

知道了孩子容易犯的错误,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来具体说说,应该在家怎么指导孩子看图说话。

既然是看图说话,那么我们其实就是做好两件事,看图怎么看,说话怎么说,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两点开始说起。

请看第一幅图,《小熊生病了》,从看图说话的第一步开始,一点点教会孩子。

小朋友拿到一幅图,先不要马上急于说,你一定要给他一点看图和思考的时间。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内容说不全?就是因为很着急看一看,眼睛一瞄好,马上就开口哒哒哒哒说起来,但说的内容一看就是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先把图看仔细、边看边思考的习惯。

以这张图为例,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到两点。

图片内容要看全

我们来看小熊生病的这幅图,小朋友最先关注的一定是图片中的人物。在这幅图当中,小朋友一定会看到有熊、山羊、小兔、小猴,这些一般都是会第一时间说出来的,那除此以外还要看全什么呢?还要看全这些小动物手里分别拿着什么东西!

这个非常重要,很多小朋友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的话,肯定会漏掉观察这些细节,这幅图一两句话就讲完了。

在看全的基础上还要看懂

比如首先通过这幅图画面的内容,推测一下这是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小朋友会有两种答案,一种他会说“是在家里,小熊生病了躺在家里的床上”,另一种,小朋友会说“小熊躺在医院里”。

那我们看看到底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我们会发现,比较一下床、

床头柜、墙上的挂画,还有窗外的风景,好像医院和家里这些都具备;而且这个床啊就像家里的床一样。

但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你看这个被子,被子上面有一个十字。

十字是医院的标志,所以就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这一定是在医院,小熊生病了住在医院里,这一点就是需要小朋友看懂的地方。

接着,我们再来看三个小动物分别带来的三样东西。

这三样东西在说的时候,很多小朋友会习惯性地说“拿着”这个词,小兔拿着什么、小猴拿着什么…… 可是再仔细看下,它们分别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山羊是抱着,小猴是拖着,小白兔是捧着,你可以引导孩子比较一下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动作,还可以问问孩子,这三个小动物为什么分别拿着这三样东西啊?

噢,是因为小猴爱吃桃子、小白兔爱吃胡萝卜,连山羊也在草地上每天吃草,能看见这些美丽的花,所以大家都把各自最喜欢的东西在探望小熊的时候送了来

这些细节都不是孩子眼睛一瞄就能瞄到的,所以这是我们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边观察边思考好。

TO YOUR CITY

4

说清楚、说正确

TO YOUR CITY

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堆好词好句,而应该是先要求孩子把话给说清楚,说正确,这比什么都重要,当他能够非常清楚正确地表述一段话了以后,你才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词语。

到那时,如果孩子自发地在你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就能用上非常好的词语,那你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

我们来看第二幅图,《春天来了》。这幅图,我们该怎么把它说清楚呢?

不漏说,说正确

我们来看这幅图,图上的内容太多了,遇到这类图,首先最关键的就是不能漏说,而且说的时候还要说正确。

先来看空中的,小朋友马上就会说有小鸟。

说清楚了吗?没有!

这两种鸟一样吗?数量也不一样,一群是燕子,它有尖尾巴,另一只可能是黄莺,有可能是画眉,具体是什么都无所谓,但要注意到两种鸟不一样。

然后再来看植物。飘在左上角的是柳枝,在下面的是桃花,春风满面,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再看,远处有田野,有树木郁郁葱葱,再看近处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有三个小朋友。

还不能光说“有三个小朋友”哦,这三个小朋友姿态不一样,一个蹲,一个趴,一个是站着,虽然动作不一样,但是表情都是一样的——都是笑嘻嘻的。

所以,不能漏说,而且要说正确,这是第一步。

用规范的句式来说

第二步,你可以让小朋友用规范的句式,把每一样事物说清楚。

刚才只是他告诉你看到些什么,“我看到有燕子,有一只小小百灵,有几株桃花,有小朋友”。

好,这只是看到什么,那我们怎么样把它说好呢?

有一些规范的句式,可以帮助小朋友训练说话。

比如,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

谁在干什么

谁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了

……

你就可以用这些基本但是很规范句式引导小朋友说话。

你可以看着图,给孩子举个例子,“有一群小燕子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让孩子照着你的样子说,“有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还有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和他一起观察。”

大地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对不对,你举一个例子,让孩子把每一个事物都按照一定的句式说一说,一边说,你可以一边纠正。

按顺序来说

第三步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按顺序来说。

依然以上图为例。它表现的主题是“春天来了”,从动物、植物、人们身上去反映春天的到来。当我们看着样图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个观察顺序的。

一般情况下,观察顺序就是你的写作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从近到远,要么从远到近。

比如这幅图,比较适合的一定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我们把人放在最后来说。那么在说的时候,顺序应该就是从鸟开始,然后讲到植物桃红柳绿,然后田野是怎么样的,然后再讲到绿幽幽的草地上有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就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事物,用规范的句式把它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段完整的话。

加入主题句

有个小技巧,在说每一段话的时候要注意,说完一段话,你要告诉大家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所以最后可能还要加一句“春天来了,到处生机勃勃,真美呀!”之类的。

当孩子把这一段话说清楚的时候,你可以教他一两个好词好句,也就是能把这段话说得更加棒的词语。

比如春天的植物是桃红柳绿,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自由自在这个词也不错。而且你可以观察得更细一些,这三只小燕子在飞的时候,他们好像互相在说话对吧?你就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来说,三只小燕子边飞边唱着歌,或者边飞边喳喳叫,好像唱着动听的歌等等。

这些手法,每一幅图只要点拨一两处,让孩子有这个意识就可以,每一幅图都做点积累,时间长了小朋友自己就会用进去了。

TO YOUR CITY

5

说清楚、说正确

TO YOUR CITY

刚才看的都是单幅图,那如果遇到多幅图怎么办呢?

多幅图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幅图片上,我们要把这四幅图或者两幅图看成一个整体,要前后联系起来观察。以下图《摘苹果》为例。

像这样的图有很多,民办小学面试时也经常会用这类,小学里更是用得多。为什么呢?

因为多图的好处是有非常鲜明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拿到这样一幅图以后,就不能光像原来单幅图这样来指导孩子了,必须得前后联系起来看。

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步骤:

先整体看一下

让孩子先非常耐心地把每幅图的意思先看懂,问问孩子,每幅图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把大致的意思说出来?

让孩子尝试把整个故事大意说清楚

如果每幅图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其实是很好说的,比如第一幅图,两只小猪扛着一根木头;第二幅图,两只小猪踩在木头上,一只在摘苹果,一只踩在木头的另一端;第三幅图,一只小猪吃苹果,另一只小猪生气了;第四幅图,两只小猪连同这根木头一起掉到了河里。

看,四句话都说完了,说明孩子能说清每幅图上各有什么。但是,这样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光说这四句话,这个故事肯定是不动人的,别人也不愿意听,所以我们要再说一遍,这时候就必须前后联系起来,把刚才忽略的内容都要说起。

补充细节内容和合理想象

比如,先看第一幅图,你可以引导孩子用到刚才看单幅图的方法,“你除了看到两只小猪扛着木头,还看到什么了呢?”

孩子会发现,图上还画着太阳和云朵,说明那天天气很好,对不对?作为一个故事的开头,必须要有时间以及大致的背景,比如小朋友可以说,“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或者“在阳光明媚的一天”等等,两只小猪扛着木头。

那你接下来就可以追问了,它们扛着木头去干什么呀?

这时,孩子就必须联系后面的图意,说出“它们去摘苹果”。你可以继续问,“它们干嘛要扛着木头去摘苹果呢?它们怎么知道哪里有苹果呢?”

在你的追问下,孩子会一步步观察、联想、推理,他会说,“哦,其中有只小猪发现河岸边有棵苹果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它俩就商量好,一起扛着木头去摘苹果”。

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这就有点复杂了,不是光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了,最难的是在哪里?就是怎么样把人物之间的动作说清楚。

我们可以给两只小猪取个名字,不然总说“一只和另一只”,到后面会搞起来。比如,小猪胖胖和小猪乐乐吧。

孩子可能会说,“小猪胖胖和小猪乐乐踩在木头上摘苹果”,这时你可以问问孩子,“小猪为什么要踩在木头上呢?为什么不能直接摘苹果呢?”

孩子一定会告诉你,因为苹果树在河对岸,它们要踩在木头上才能够着苹果。

你可以接着追问,“那这个木头是怎么放的,它们才能踩在上面呢?”。这时,孩子就会跟着你的引导,一步步说出,“是小猪胖胖踩住木头的一端固定,小猪乐乐沿着木头走到苹果树底下去摘苹果”。

好,这样就把这个动作说清楚了。

到了第三幅图,就是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小猪乐乐在吃苹果,小猪胖胖非常生气,这时就要仔细观察了,你看,一个是手里拿着苹果可高兴了,笑嘻嘻的,另一个却非常生气,这时候你就得引导孩子联想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们把一段话说好,无非就是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四个方面。刚才第二幅图或许是侧重在动作方面,而第三幅图则侧重在心理活动上。

比如,那只吃苹果的小猪乐乐,他心里大概是怎么想呀?“唉呀,这个苹果又大又圆多好吃,忍不住了,我先咬一口吧!”,那小猪胖胖干嘛生气呢?噢还要联系到前面的图,或许是小猪胖胖费了老大的劲踩住木头,才能让乐乐稳稳地摘到苹果,凭什么乐乐就自顾自地吃呀?

当然,还能有很多种想象,只要合理就可以。

最后一幅图,可以让孩子点明主旨,比如,“两只小猪你争我抢,两个人都掉进了河里”,还可以把孩子的感受也说出来,“如果他们能齐心协力,为对方着想,就都能吃到苹果啦!”,这样故事的中心也就出来了。

最后,一定要说一句,虽然很多看图说话辅导班动辄一学年几十节课,但其实语言是需要细水长流式培养的能力,只要掌握了方法,最好的老师就是爸爸妈妈!

只要家长掌握方法,在每次孩子看图说话时一点点地点拨、一点点地纠正,平时和孩子说话时也注意语言规范,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说话表达会非常清晰自然。

TO YOUR CITY

“看图说话”精品微课来了!

TO YOUR CITY

看图说话有多重要?

民办学校面试必考

入学后必学必练

写好作文第一步

幼升小必备能力

让孩子从零基础到掌握看图说话能力

需要多长的时间?

半年?一年?

这位名师说

10节课,每次20分钟

足矣!

一开始手手君都不信

外面机构的看图说话课动辄半年一年

每次1小时多,还不一定有效果~

但名师的理由很简单:

看图说话不难,只要掌握方法

10节课绝对能搞定!

方法,方法!关键是方法要对路

何况幼儿专注力就是20分钟

认真听20分钟的收获

远胜于一个半小时走神磨时间!

在当时听了讲座的家长群强烈呼声下

在手手君的盛情邀请下~

这位名师为“大手牵小手”精心研磨

“看图说话精品微课”

果然是总共10节课,每次20分钟

从头到尾由她本人亲自录制

昨晚已经全部上传啦!

讲义下载包正在制作中

预计本周四可以推出

先别买!别买~

我们提供了第一节课的免费试听

可以让孩子先感觉一下

进入大手牵小手公众号

点击菜单栏的“精品课”

点击进入“看图说话”微课

选择第一讲,点击绿色长按钮

分享给任意微信好友即可收听

用到的是以下两张图

本周四会具体介绍这辑看图说话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