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理意外事件的艺术

 江山携手 2019-02-16

项涨禹

一、一起学生的离家不归的事件处理始末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有着情绪多变化、感情多冲动、行为难控制、思想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事件。

清晰地记得那天是10月16号星期天,上午九点许,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教龄6年,班主任龄2年)带着哭腔打电话给我说:一位学生在周六辅导(教师自行在校外组织的)没来,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后来家长找到后打电话跟老师说,孩子现在往辅导班去了。实际上学生没有往辅导班的地点去,班主任上好了课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结果晚上9点多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还没有回家,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她以为应该没有事的,叫家长等等,会回来的。结果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回来,家长就慌了,就打电话给班主任要人,说她没有打电话告知她,说她是有责任的。

    当这件事情一发生,实际上我们的班主任处于非常被动的状况。事情发生了,现在的家长一般不说自己的错误,一旦哪怕有一丁点的问题,他都会紧抓不放,甚至无限扩大。这位班主任在我们学校比较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就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假如学生不回来,班主任辛辛苦苦建立的威信、名气就被毁掉了,甚至一辈子不得翻身。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与大家交流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班主任的失误在哪里,假如出现事件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第1:班主任课上好了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没有与后面上课的老师交接好。

     第2:当天晚上接到家长的电话,她敷衍了事,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3:没有及时向学校汇报这件事情。

     实际上,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1:她应该对班级及其他相关学生进行个体或其它形式的调查,了解去向;再通过QQ、校讯通、小学同学等多渠道了解。

    第2:马上带学生到网吧寻找,到学生家里找;隔一断时间同家长保持联系。表明你在积极行动。

    第3:稳定家长情绪,了解该学生在家这几天的状况(像这样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家长身上,做好记录),同家长一起去报案,尽量提供一切线索。

    第4:报告学校。

    9点35分,该班主任又打电话来说,说家长要到学校等她,与她谈谈。言语中有些担心,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先保持冷静沉着,因为现在这种处境,家长没招了,可能是想从你那儿寻找信息,现在还不会对你怎样。于是我告诉她联系家长10:30见面,然后告诉她马上完成第1、第2条,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给家长(如在理发店里理发、跟一个小学同学走过等)。为了保险起见,我还请了学校的书记和政教处副主任一起去件家长。然后跟家长见面后,到派出所报了案。

   12点30分,又打电话来十分焦急说,说孩子依然没有回来,问我该怎么办?说自己饭都吃不下,问派出所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我说我们只有等待,因为我们该做的都做了。(根据经验,一般孩子在周日晚上会回来)。同时我告诉她马上联系其他班主任发个信息,再多条途径。同时以防万一,我要求班主任马上收集该生再学校表现的资料(平时作文,小学同学、班主任的评价,与家长联系的记录,该生平时出现的问题等等),以防万一。以此证明在整个事情的过程,老师的工作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问题经常的,是自己出的问题。

   幸运的是,下午3点30分,该班主任欣喜地打电话来,该同学开机了。我马上告诉她通知家长,不能打骂学生,要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第1:弄清原因。当然用“谈话”的方式,会打一场“持久战”,在此过程中要展开“心理战术”,让他(她)感到,向你袒露内心的真实,是最为安全的。(前提必须是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如果他是错的,也只有让他真心诚意的自己认识错误,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问清了他不回家的具体原因(自控力差贪玩、懒惰、怕学习)。同时要帮助解决他的个体困难,不管是学习上的不是其他方面的,比如实施帮扶政策解决他目前学习上的困难。

   第2:以情动人。班主任特意叫一名同学详细描述了他所见到的该孩子母亲的心急火燎,找子心切的场景,让其明白他的轻举妄动,给他母亲带来的惊恐、伤心。随后老师也谈谈自己的心情。一般情况下,看着泣不成声的母亲,一直保持沉默的学生都会后悔莫及的。

   第3:适度惩罚。为防微杜渐,在班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要他就此事写一份检查并给他一个严重警告的处分,不过处罚要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且告诉他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足够好,就可以申请撤消。

   第4:沟通父母。及时与他父母再次见面沟通,告知他们家庭教育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不可过于高要求,高标准。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采取打、骂、关等粗暴方法,甚至要心平气和地听取子女对自己的意见,使子女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使孩子从不归事件中真正吸取深刻的教训。

    第5:集体教育。意外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意外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意外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意外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二、如何预防意外事情的发生

   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我的一些做法来谈谈如何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 一)学生的教育:

    第1:开学第一课,我跟学生见面的第1句话:“老师最欣赏的一句公益广告——夜深了,打个电话回家。”因为是第1句话,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且我告诉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章第14条规定,旷课、夜不归宿,属于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之一(对此类行为做一个定性)。并由学生展开讨论,最终修订成“天暗了,打个电话回家”,而且这句话成为班级的公约。从这几年的教育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第2:及时渗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危害教育”

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最大的特性便是:完美主义。他们生活不曾经历波折,也不明白现实社会的真实面。他们本身就极轻视脚踏实地的做人处世方法,又容易受他人的诱惑,对于一些少年书籍杂志上所描述的情景,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往往信以为真、以身试法,他们的情绪既不稳定又具善变倾向,整个人所呈现的气质就是幼稚而单纯,这其中,又以没有受到父母肯定、接纳的孩子居多。孩子有了这种自我认识不清的幻想,以及盲目的自信,再加上对家中的生活感到不满意,以及和父母亲意见不合等原因,就会有离家独立的念头。情况许可时,甚至付诸行动。因此我总会在七年级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寻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重点通过材料、案例、图片进行教育,同学生重点分析其危害性。

   比如:

   (1)一个未成年人独资或结伴出走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成为被害人。青少年出走后,不少人会落入坏人的手里。我会给学生看《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报道。让学生看看被骗孩子的采访记录《非人折磨每天得干活20个小时》

  (2)学生出走后,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并极易上当受骗。青少年出走,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身心健康。据媒体报道,在全球各地出走的孩子,不少被不法分子割去了生殖器或肾脏等器官,造成孩子终生残疾痛苦不堪。很多孩子出走后到处流浪,生活无依无靠,饥寒交迫,常处于惊恐和不安之中。有的孩子出走回来后,谈起这段经历,都会泣不成声,痛苦万分。 
    (3)由于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很容易铤而走险,或在不法分子的拉拢和教唆下,参与抢劫、偷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2009年,福建就有一个14岁的少年,离家后就学电视上的暴力行为,绑架同班女同学才9岁的弟弟为人质。将人质杀害后,向死者家里勒索数万元钱,受害者一家悲痛不已,自己一家也苦不堪言。

   (4)造成父母的恐慌不安,耗费钱财和精力去各处寻找。孩子出走后,其家庭和老师承受的精神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有的家庭落得不堪重负家徒四壁;有的家庭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在昆明官渡区有一个孩子出走后,其母悲伤过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近10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

通过以上一般会震撼住学生,想不到一次轻率的行为,会带来如此的灾难。

   3.适时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孩子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出在责任心上。召开感恩主题班会目的是学会感恩,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比如杨晖老师的主题《让我们走到一起来》的孝心主题班会,通过游戏体验——(生活压力叠加体验。用纸包好几块砖,分别写上父母的各方面的压力,然后依次叠加在一学生身上,让他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学会体谅父母,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活动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孩子母亲互相倾吐心声两个环节。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书信中选出一些感动的细节进行宣读,在家长代表和孩子代表娓娓的描述中,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但又感人的细节又重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使现场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把个别学生的感动变成全班学生的感动,在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中,去理解父母的苦心与期待,从而把爱父母这传统美德铭记于心。本学期我校邀请全国著名感恩励志演说家曾小勇来校做演说。演讲过程中穿插着师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曾老师营造的感恩励志氛围之中,留下热泪,反思自身过往的行为,感悟成长的历程,有些同学还自告奋勇地走到台上向父母或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或悔过自新,当众立誓,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演讲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装在信封里,信封上写着《写给亲爱的爸爸或妈妈》,准备找准机会开场主题班会。

   (二)家长的教育

    1.召开家长会,统一做法:不得留宿一名未成年人,有学生在家玩,必须亲自同对方家长联系,联系不上同班主任联系。

   2.家长教育能力提升活动。看来付出了爱,不一定就能收获爱,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缺少理解的爱往往给孩子造成负担,变成羁绊和锁链。曾看过一个报道,按序写出你最崇拜的人这样一个问卷调查中,有名星,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文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共百名,西方好多国家的孩子都把父母排在第一或前三位,而中国的孩子前面的多是歌星、影星、球星,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位置却后之又后。这真是又可悲又可叹令人不忍接受的事实。我每学期在班级开展4-6次的家长会,邀请历届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讲座,除此之外还有学校其它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三)班主任的工作

    1、提早关注。平时要要防止他们的偏激行为,特别要关注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通常,初中生的出走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但实际上学生出走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因此老师在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这方面的警惕性,尤其要关注下列类型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交际、自尊心强、学习有压力且成绩不理想常常发生忧虑的;成绩明显落后、不爱学习、对金钱有浓厚兴趣的;不守纪律、非常任性、对学校和家庭缺少感情的;已有经常逃学行为的;沾有赌博、迷恋电脑网络、吸烟不良行为的;平时有类似异常的举止而无法解释的。这些学生在偶发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是极有可能离家出走的。 

    2、积极预防。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症结大抵有以下几种类型:(1)害怕批评的。有错误,害怕老师批评,同学耻笑,家长责骂,无地自容的。(2)期望值过高的。这一般发生在智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自小学到中学很顺当,一直听好话长大的,未经历一点波折,而家长、老师、同学都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因某次考试失利,心理承受不了压力,于是便想到了"走",以此逃避现实。(3)逼于无奈的。这种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原因是学生成绩差,家长责骂甚至殴打,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因无家可归而走上"出走"之路。(4)网友欺骗的(5)人生观错误的等等,教师要利用契机对学生进行干预,积极预防。

三、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意外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谁的身上、什么性质、严重程度等等,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好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班级的稳定。意外事件的处理如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相当大的后遗症,甚至造成班主任工作永久的遗憾。因此,面临此类状况时,我们的处理须格外地谨慎而迅速。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班级出现种种“意外事件”,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心灵成长与心智发展的高度,来查验一个个“偶发事件”背后的诱因与心理“构件”,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运用艺术化的方式来提前干预,才能促进心灵成长与进步。

今天,我是把刚发生的案例做了整理,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当然比起一些老师,我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大胆上来,主要是想表明一种态度:班主任工作必须用心,才能做好!

最后,让我以一个十岁合作的诗《我们孩子的痛》中的几句结束我的讲座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这段话很好的表明了孩子的心态! 与孩子同行,你就拥有了童心,你才能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项涨禹

一、一起学生的离家不归的事件处理始末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有着情绪多变化、感情多冲动、行为难控制、思想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事件。

清晰地记得那天是10月16号星期天,上午九点许,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教龄6年,班主任龄2年)带着哭腔打电话给我说:一位学生在周六辅导(教师自行在校外组织的)没来,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后来家长找到后打电话跟老师说,孩子现在往辅导班去了。实际上学生没有往辅导班的地点去,班主任上好了课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结果晚上9点多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还没有回家,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她以为应该没有事的,叫家长等等,会回来的。结果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回来,家长就慌了,就打电话给班主任要人,说她没有打电话告知她,说她是有责任的。

    当这件事情一发生,实际上我们的班主任处于非常被动的状况。事情发生了,现在的家长一般不说自己的错误,一旦哪怕有一丁点的问题,他都会紧抓不放,甚至无限扩大。这位班主任在我们学校比较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就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假如学生不回来,班主任辛辛苦苦建立的威信、名气就被毁掉了,甚至一辈子不得翻身。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与大家交流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班主任的失误在哪里,假如出现事件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第1:班主任课上好了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没有与后面上课的老师交接好。

     第2:当天晚上接到家长的电话,她敷衍了事,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3:没有及时向学校汇报这件事情。

     实际上,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1:她应该对班级及其他相关学生进行个体或其它形式的调查,了解去向;再通过QQ、校讯通、小学同学等多渠道了解。

    第2:马上带学生到网吧寻找,到学生家里找;隔一断时间同家长保持联系。表明你在积极行动。

    第3:稳定家长情绪,了解该学生在家这几天的状况(像这样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家长身上,做好记录),同家长一起去报案,尽量提供一切线索。

    第4:报告学校。

    9点35分,该班主任又打电话来说,说家长要到学校等她,与她谈谈。言语中有些担心,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先保持冷静沉着,因为现在这种处境,家长没招了,可能是想从你那儿寻找信息,现在还不会对你怎样。于是我告诉她联系家长10:30见面,然后告诉她马上完成第1、第2条,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给家长(如在理发店里理发、跟一个小学同学走过等)。为了保险起见,我还请了学校的书记和政教处副主任一起去件家长。然后跟家长见面后,到派出所报了案。

   12点30分,又打电话来十分焦急说,说孩子依然没有回来,问我该怎么办?说自己饭都吃不下,问派出所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我说我们只有等待,因为我们该做的都做了。(根据经验,一般孩子在周日晚上会回来)。同时我告诉她马上联系其他班主任发个信息,再多条途径。同时以防万一,我要求班主任马上收集该生再学校表现的资料(平时作文,小学同学、班主任的评价,与家长联系的记录,该生平时出现的问题等等),以防万一。以此证明在整个事情的过程,老师的工作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问题经常的,是自己出的问题。

   幸运的是,下午3点30分,该班主任欣喜地打电话来,该同学开机了。我马上告诉她通知家长,不能打骂学生,要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第1:弄清原因。当然用“谈话”的方式,会打一场“持久战”,在此过程中要展开“心理战术”,让他(她)感到,向你袒露内心的真实,是最为安全的。(前提必须是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如果他是错的,也只有让他真心诚意的自己认识错误,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问清了他不回家的具体原因(自控力差贪玩、懒惰、怕学习)。同时要帮助解决他的个体困难,不管是学习上的不是其他方面的,比如实施帮扶政策解决他目前学习上的困难。

   第2:以情动人。班主任特意叫一名同学详细描述了他所见到的该孩子母亲的心急火燎,找子心切的场景,让其明白他的轻举妄动,给他母亲带来的惊恐、伤心。随后老师也谈谈自己的心情。一般情况下,看着泣不成声的母亲,一直保持沉默的学生都会后悔莫及的。

   第3:适度惩罚。为防微杜渐,在班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要他就此事写一份检查并给他一个严重警告的处分,不过处罚要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且告诉他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足够好,就可以申请撤消。

   第4:沟通父母。及时与他父母再次见面沟通,告知他们家庭教育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不可过于高要求,高标准。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采取打、骂、关等粗暴方法,甚至要心平气和地听取子女对自己的意见,使子女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使孩子从不归事件中真正吸取深刻的教训。

    第5:集体教育。意外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意外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意外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意外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二、如何预防意外事情的发生

   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我的一些做法来谈谈如何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 一)学生的教育:

    第1:开学第一课,我跟学生见面的第1句话:“老师最欣赏的一句公益广告——夜深了,打个电话回家。”因为是第1句话,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且我告诉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章第14条规定,旷课、夜不归宿,属于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之一(对此类行为做一个定性)。并由学生展开讨论,最终修订成“天暗了,打个电话回家”,而且这句话成为班级的公约。从这几年的教育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第2:及时渗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危害教育”

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最大的特性便是:完美主义。他们生活不曾经历波折,也不明白现实社会的真实面。他们本身就极轻视脚踏实地的做人处世方法,又容易受他人的诱惑,对于一些少年书籍杂志上所描述的情景,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往往信以为真、以身试法,他们的情绪既不稳定又具善变倾向,整个人所呈现的气质就是幼稚而单纯,这其中,又以没有受到父母肯定、接纳的孩子居多。孩子有了这种自我认识不清的幻想,以及盲目的自信,再加上对家中的生活感到不满意,以及和父母亲意见不合等原因,就会有离家独立的念头。情况许可时,甚至付诸行动。因此我总会在七年级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寻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重点通过材料、案例、图片进行教育,同学生重点分析其危害性。

   比如:

   (1)一个未成年人独资或结伴出走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成为被害人。青少年出走后,不少人会落入坏人的手里。我会给学生看《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报道。让学生看看被骗孩子的采访记录《非人折磨每天得干活20个小时》

  (2)学生出走后,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并极易上当受骗。青少年出走,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身心健康。据媒体报道,在全球各地出走的孩子,不少被不法分子割去了生殖器或肾脏等器官,造成孩子终生残疾痛苦不堪。很多孩子出走后到处流浪,生活无依无靠,饥寒交迫,常处于惊恐和不安之中。有的孩子出走回来后,谈起这段经历,都会泣不成声,痛苦万分。 
    (3)由于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很容易铤而走险,或在不法分子的拉拢和教唆下,参与抢劫、偷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2009年,福建就有一个14岁的少年,离家后就学电视上的暴力行为,绑架同班女同学才9岁的弟弟为人质。将人质杀害后,向死者家里勒索数万元钱,受害者一家悲痛不已,自己一家也苦不堪言。

   (4)造成父母的恐慌不安,耗费钱财和精力去各处寻找。孩子出走后,其家庭和老师承受的精神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有的家庭落得不堪重负家徒四壁;有的家庭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在昆明官渡区有一个孩子出走后,其母悲伤过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近10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

通过以上一般会震撼住学生,想不到一次轻率的行为,会带来如此的灾难。

   3.适时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孩子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出在责任心上。召开感恩主题班会目的是学会感恩,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比如杨晖老师的主题《让我们走到一起来》的孝心主题班会,通过游戏体验——(生活压力叠加体验。用纸包好几块砖,分别写上父母的各方面的压力,然后依次叠加在一学生身上,让他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学会体谅父母,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活动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孩子母亲互相倾吐心声两个环节。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书信中选出一些感动的细节进行宣读,在家长代表和孩子代表娓娓的描述中,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但又感人的细节又重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使现场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把个别学生的感动变成全班学生的感动,在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中,去理解父母的苦心与期待,从而把爱父母这传统美德铭记于心。本学期我校邀请全国著名感恩励志演说家曾小勇来校做演说。演讲过程中穿插着师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曾老师营造的感恩励志氛围之中,留下热泪,反思自身过往的行为,感悟成长的历程,有些同学还自告奋勇地走到台上向父母或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或悔过自新,当众立誓,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演讲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装在信封里,信封上写着《写给亲爱的爸爸或妈妈》,准备找准机会开场主题班会。

   (二)家长的教育

    1.召开家长会,统一做法:不得留宿一名未成年人,有学生在家玩,必须亲自同对方家长联系,联系不上同班主任联系。

   2.家长教育能力提升活动。看来付出了爱,不一定就能收获爱,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缺少理解的爱往往给孩子造成负担,变成羁绊和锁链。曾看过一个报道,按序写出你最崇拜的人这样一个问卷调查中,有名星,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文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共百名,西方好多国家的孩子都把父母排在第一或前三位,而中国的孩子前面的多是歌星、影星、球星,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位置却后之又后。这真是又可悲又可叹令人不忍接受的事实。我每学期在班级开展4-6次的家长会,邀请历届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讲座,除此之外还有学校其它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三)班主任的工作

    1、提早关注。平时要要防止他们的偏激行为,特别要关注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通常,初中生的出走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但实际上学生出走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因此老师在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这方面的警惕性,尤其要关注下列类型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交际、自尊心强、学习有压力且成绩不理想常常发生忧虑的;成绩明显落后、不爱学习、对金钱有浓厚兴趣的;不守纪律、非常任性、对学校和家庭缺少感情的;已有经常逃学行为的;沾有赌博、迷恋电脑网络、吸烟不良行为的;平时有类似异常的举止而无法解释的。这些学生在偶发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是极有可能离家出走的。 

    2、积极预防。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症结大抵有以下几种类型:(1)害怕批评的。有错误,害怕老师批评,同学耻笑,家长责骂,无地自容的。(2)期望值过高的。这一般发生在智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自小学到中学很顺当,一直听好话长大的,未经历一点波折,而家长、老师、同学都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因某次考试失利,心理承受不了压力,于是便想到了"走",以此逃避现实。(3)逼于无奈的。这种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原因是学生成绩差,家长责骂甚至殴打,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因无家可归而走上"出走"之路。(4)网友欺骗的(5)人生观错误的等等,教师要利用契机对学生进行干预,积极预防。

三、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意外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谁的身上、什么性质、严重程度等等,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好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班级的稳定。意外事件的处理如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相当大的后遗症,甚至造成班主任工作永久的遗憾。因此,面临此类状况时,我们的处理须格外地谨慎而迅速。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班级出现种种“意外事件”,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心灵成长与心智发展的高度,来查验一个个“偶发事件”背后的诱因与心理“构件”,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运用艺术化的方式来提前干预,才能促进心灵成长与进步。

今天,我是把刚发生的案例做了整理,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当然比起一些老师,我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大胆上来,主要是想表明一种态度:班主任工作必须用心,才能做好!

最后,让我以一个十岁合作的诗《我们孩子的痛》中的几句结束我的讲座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这段话很好的表明了孩子的心态! 与孩子同行,你就拥有了童心,你才能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