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老阿更 2019-02-16

线条的力量体现着书法的生命本质,是书法欣赏的基础。

力量美的体现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方硬的力量,

二是饱满的力量,

三是弹性的力量,

四是摩擦的力量。

一、方硬

方笔——起笔时利用折锋过渡到中锋行笔,形成了方笔,其特点是俊利挺拔,斩钉折铁。

方硬是判断字有无骨力的重要标准。

古人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就是强调字要具有骨力、有硬度。字若无骨,风采全无。

魏晋时代最讲求风骨,看图: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字最大特点是什么?

是硬。

临摹王的字,柔美的地方容易写像,有硬度的地方,如转折、起笔收笔,最难模仿。

放大观察兰亭序,我们发现兰亭序的字在结构上是很硬朗的,与王羲之其他墨迹的风格一致,只是线条要比以往略细。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王羲之丧乱贴“先”

丧乱帖是一件以骨力见长的名帖,这件作品转折处和行笔都极为硬朗、爽劲,是王羲之存帖中最有硬度的法帖。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封君夫人长孙墓志

魏碑体现出的硬度,表现在转折和线条的刀刻效果,即所谓的金石味,刀凿斧刻,加上岁月的风化,极大丰富了书法的形式美和力量美。

二、饱满

饱满是一种张力的体现,是力量浑厚、充盈的效果。

在书法中,饱满多是体现一种拙厚的味道。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是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这是对书写状态时力量感的一种描述,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颜真卿祭侄稿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王宠小楷

小楷也可以写的浑厚饱满,关键是掌握力量的表现形式。

三、弹性

弹性体现的是一种韧劲,如同拉弯的弓,充满势能。

无论篆、隶、楷、行、草的线条都要做到扎实、厚重,笔锋扎进去还要拔的出来,线质扎实了还要有弹性、有韧性,即使是枯笔也能润,飘逸也要有弹性,这样的审美感也符合今天这个时代人的审美需求。生动的线质能打动每一个书写者。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褚遂良阴符经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赵佶瘦金体楷书

在弹性力量的线条中,往往要伴随着一定的速度,快速是增加是力量的重要手段。

褚遂良、赵佶都是使用弹性增加线条力度的高手。

四、摩擦

摩擦是一种阻力,在书法里常常以飞白、枯涩的线条展现。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颜真卿祭侄稿

摩擦要保持中锋,才能有浑厚的效果,侧锋、一味颤抖产生的飞白,多是俗书。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米芾虹县诗

历代书法宗师教你书法创作的――力量四法

徐生翁对联

徐生翁用笔老辣生猛,善用渴笔焦墨,营造强烈的飞白效果,极具现代美感。

常人写“捺”如大刀,米芾家不是的

捺的写法,叫法很多,“磔”法、又作“波”法。冯武《书法正传》评“捺法”:今人作捺,多是两驻,难曰三过,实不知此法。”冯武所推崇的写法,难免失于流俗。其实捺的写法,在北宋米芾,则写得更丰富、更生动。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三折捺

这是比较基础的写法。逆锋起笔,中驻而右行或右下行,末端驻笔蹲锋而平出。正如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所云:“磔法之妙,在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如图(1):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2、二过捺

裹锋顺出,渐按渐行,驻笔蹲锋平出。如图(2):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3、倒挂捺

起笔不论正侧,发力迅猛重按,行笔提锋向右下画弧收笔,如颠倒的“二过捺”。多与掠画呼应。如图(3):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4、平捺

此捺取横势,常用于车字底。用笔侧锋按入,提笔平出,末端因提、按、驻的不同而又有区别。如图(4):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5、反捺

裹锋直入, 渐按渐行,笔至画之末端,顿而围转向左上方回锋收之。如图(5):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6、梭子捺

起笔裹锋直入,行笔发力由小及大,收笔提锋缓出。其形呈现两端尖细,中间粗重,若梭子状是也。如图(6):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7、反带捺

起笔行进多与反捺或二过捺等相类,惟收笔处略驻,顺势向左下带出,以紧内宫或与下呼应。如图(7):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8、无波捺

中锋逆入,按笔施力均匀,右下行至末端,驻笔收之。无波状。如图(8):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9、嫩芽捺

起笔裹锋围转右下按,收笔提锋右上出。状如初生之绿芽,小巧可爱。如图(9):

你学会了米芾的撇,有没有学会他的捺画?

总结一下米芾的书法特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