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OF镜头是否有用?”的话题比较火,我认为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存在既合理,说没用绝对是鲁莽且不理性的结论,但我们需要知道它具体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我们拍照或日常使用的时候能有什么好处,这才是重点。 虽然我不是镜头相关领域的大神,但我会查资料和找证据,经过对TOF技术的相关信息的了解,下面就从分享个人观点的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我对TOF的认识。 想搞清楚这件事的真相,我们必须抛开任何手机品牌的干扰,不要去结合任何一个厂商的结论,我们只需要从这个技术本身的逻辑来考虑,这样比较稳。 TOF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们用最直白的说法来形容就是,它在工作的时候会向摄像头的方向发出一面“光墙”,当这面“光墙”遇到物体的时候就会反射回来相应的光线,手机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这个物体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但也是有不一样时间的,就算是0.0001秒,我们看不到,但相机可以捕捉到,当相机知道了画面结构,画面里每一个物体的距离,不就可以直接绘制出3D类似的立体图像了? TOF的工作距离比结构光要远很多,所以比较适合用在手机的后置摄像头中。结构光的工作距离非常近,所以一般都用在手机的前摄像头用来进行人脸识别,如:iPhone X 的新款手机。 图片来自网络 手机的摄像头经历了一连串的快速迭代: 单摄像头(用大像素) 双摄像头(副摄像头小像素) 双摄像头(彩色+彩色) 双摄像头(彩色+黑白) 双摄像头(广角+长焦) 三摄像头(广角+长焦+黑白) 三摄像头(彩色+黑白+长焦) 大像素 + TOF 大像素 + 小像素 黑白摄像头可以捕捉更多的细节,让手机在夜间拍照的时候可以得到更多画面细节,提高夜拍能力。 有了长焦镜头,手机可以捕捉更多的景深数据,让你的画面更有层次感,并且增强背景虚化的效果。这也是前年流行背景虚化的时候集中爆发的方案。 双彩色方案其实也是为了让画面更细腻,细节更好的一种方案,并不是效果加倍的意思,最多算是一个补充。 拍照效果真正的跨越是华为P20 Pro,它用三个摄像头综合了各种方案的优点,如:大像素对细节的捕捉更强;黑白相机在夜间有更好的辅助;长焦又增强了景深数据的捕捉;综合下来就会让这个手机的拍照效果达到了最接近完美的状态。 从这些我们就可以确定,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用的,绝对不是瞎装进去忽悠人的,讨论有没有必要或许更理智一些,说没用这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很多人都说手机前面多了个200万像素的副镜头有鸟用?当然有用,它主要是用来辅助相机记录除了你之外,其它的背景信息,然后通过综合算法,让前置拍照也可以有背景虚化的能力。如果是谷歌肯定不用,他们的算法极其强大,单摄就可以搞定很多国产手机双摄都做不好的东西。这有点像降噪麦克风,一个收集人声,一个收集背景声,最后一过滤就OK了。 所以双摄并不是那种1+1=2的效果,它最多就是1+1=1.5。同样三摄也是这个道理,它不可能是1+1+1=3,最多就是1+1+1=2或2.5。 摄像头数量对拍照的效果是有帮助的,但帮助有多大,就要看它用了什么摄像头以及算法玩的如何。 了解完每种摄像头的特征,我们回头再来看看TOF与哪一种类似。它最标志性的功能就是测量景深数据,这与长焦镜头的功能是有重合的。 那么我们把“彩色+TOF”的方案看成是“彩色+长焦”的方案是非常合理的,它同样可以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让照片更有层次感。这里有一个地方要注意,TOF所采集的景深数据肯定比普通摄像头精细得多,也就是后期在算法上可以做到更细腻,更准确的虚化效果。 几乎所有的双摄像头手机,大多数时间都是单摄像头在工作,只有需要用到副摄像头的时候才会同时启动,如:人像模式、大光圈模式、夜间拍照等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这样,不存在什么真假双摄的问题。 所以......手机出照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都是那颗主摄像头来决定的,只有它捕捉到了更好的画面,其它摄像头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填空”本领,如果基底很差,即使填进了更多信息,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TOF除了具备比长焦镜头更好的景深采集功能之外,还可以利用本身的工作原理来搞定很多3D相关的事情,如:建模功能、玩一些3D表情制作、甚至可以玩体感游戏,这些是以前各种方案都不能实现的功能,也是TOF未来可以施展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