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345……手机摄像头,几个才够用?

 简单快乐ov6tnc 2020-04-11

随着这几天新一轮手机发布会的开始,关于手机拍照功能的话题又多了起来。不禁让我想到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提到的关于手机摄像头的几个问题:


摄像头越多越好吗?
哪些摄像头有用,哪些没用?
怎么判断摄像头优劣?

虽然我不算硬件专家,只是以自己摄影人的身份,从拍摄角度出发来写。但相信多数人也会和我一样,毕竟我们手机上的摄像头是用来拍照,而不是跑分的

下面的文章会尽量不提任何厂商和机型,你也不会看到任何手机型号或手机产品图,因为本文与任何厂商无关。

但这篇文章其实也与所有厂商有关,因为本文与所有手机用户有关。

近两年,多数手机厂商都开始将研发、宣传的重点转向摄影功能,特别是多摄像头系统。你经常会看到诸如 “XX摄像头矩阵、三摄影像旗舰、四摄XX” 之类的宣传用语。

那么,在 3 摄起步,一言不合就 4 摄甚至 5 摄的手机上,这些镜头真的有用吗?有没有凑数的摄像头?每个摄像头都是干啥的?对很多用户来说都是困扰。

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比起数量,关注下摄像头的焦距才更重要。这可能是目前最简便的区分摄像头是否实用的方法。

“如果每一颗摄像头的焦距都不相同,

那么通常来说,这台手机的多摄体系最为实用。”

那么很多人接下来的问题恐怕就是,焦距 是什么?

我们可以参照相机镜头的划分标准,将目前手机的摄像头规格代入到下列几个分类:(这部分的照片均为使用该类摄像头的手机拍摄)

超广角 - 等效焦距的大约 11-18mm

(不同厂商的焦距有所不同

视觉冲击力最强,适合风景、建筑和环境人像等题材

广角(主摄) - 等效 26-28mm

通常拥有最强的画质表现,传感器最大,

功能最全,可实现的创意非常丰富。


中焦(也称 2/3 倍镜头或人像镜头)

- 等效 50-52mm,少数为等效 80mm

通常用来进行背景虚化模拟的人像照片拍摄

但 50mm 镜头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因为有比主摄更窄的视角,也适合拍静物或风景。

(这张图的教程可戳这里

长焦 - 多数等效 125-135mm,最长等效 240mm

它不如相机长焦那么强,但胜在便携,

能随时随地进行远景的创意拍摄。

(手机拍月亮的教程可戳这里

在这些焦距镜头之外的,就是一些没啥用的。比如 200 万像素的微距摄像头和 200 万像素的景深摄像头。

这两种摄像头之所以说没啥用,是因为前者的效果实在不够好,而后者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感知不到它的作用。

令人高兴的是,最近在微距方面出现了等效约 50mm 的新型摄像头,效果比之前的 200 万像素微距摄像头和超广角摄像头兼职实现的微距模式要更好,算是一个惊喜。

等效约 50mm 的新型微距摄像头

除了景深摄像头,黑白摄像头也基本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它们对于噪点控制和锐度的贡献并不显著。

此外,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看起来像 “凑数” 但其实不是的摄像头,比如 ToF 镜头。它主要是用于帮助手机测量感知所面对物体的距离和立体信息,用于增强现实(AR) 。在摄影方面作用主要是人像捏脸和辅助虚化,效果不能说没有,但其实也不算明显(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不怎么自拍吧)。

好了,知道了大概有哪些实用的摄像头,其实也就有了前两个问题的答案:

“摄像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覆盖更多焦距和用途才好。”

刚才我们一下解决了两个问题,那接下来聊什么呢?
“怎么判断摄像头的优劣?”这个问题展开讲可以写一本书。即使往简单说,评价一个摄像头的优劣,也有下面这些要点:

超广角摄像头 - 畸变、色散和眩光鬼影控制,边缘画质是否下降
广角主摄 - 画面解像力、夜景成像能力、对焦效率
2/3 倍中焦 - 画面解像力、背景虚化算法、防抖性能
长焦 - 防抖、对焦和画面解像力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于摄像头本身,而在于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提问。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问的不是什么摄像头品质好,而是:
我是否需要这样的摄像头?
以及,我能否看出照片的好坏

在聊焦距时,我们已经感受了不同类型摄像头的效果。你完全可以以此作为标准,看看自己是否会拍那些题材。这就是需求。

除此之外,你还应该衡量一下自己的要求高低,是仅仅玩一下,还是想获得最好的效果。但在这里,考验你的时刻就来了,你能看出好的照片和更好的照片之间的差别吗?

举个例子,对长焦摄像头来说,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可用的实用度。

手机上 135mm 长焦摄像头拍摄的猫

但即便是最好的手机长焦摄像头,除了便携性,在对焦、画质、焦距等方面几乎都无法和相机上的长焦镜头相比。

相机上 135mm 长焦摄像头拍摄的猫

(同一只猫哦~感谢出镜


虽然拍摄技术和经验可以弥补手机的不足,但是其上限还是很容易触碰到的。特别是当拍摄条件不好的时候,手机更容易拍出不那么唯美的画面

手机长焦摄像头拍摄的猫


所以如果你是以拍摄身边的花草飞鸟,甚至是未来要去非洲拍野生动物为目标,那么买个相机更合适。
这就是根据你的需求,来评判设备是否能满足你的要求。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时候都是相机好,也有手机更合适的情况。

比如微距,相机的微距镜头都不太便宜,一般人还容易在对焦、光圈、景深范围等难题之间无限鬼打墙。所以手机倒是一个更适合入门,也足以获得还不错效果的选择。

手机天生的大景深反而在拍微距时更有利

不过,如果你要进行更具创意的布光微距,那么太近的手机对焦距离就会成为阻碍。因此,以这个角度来说,又是对焦距离更远的相机镜头更合适。

还有一个更明显的题材,就是非弱光场景下的人像

手机目前的人像虚化模拟已经比以往进步很多,甚至可以模拟很多大光圈镜头的虚化特点——二线性、口径蚀和螺旋焦外等。

手机上的螺旋焦外人像效果

这无疑极具吸引力,因为你不必再去购买那些老镜头,再考虑机身、转接等等麻烦事儿。你只需要在手机里改几个模式,或是用 App 编辑下就好了。

但当你的拍摄对象不只限于人物,也希望拍摄浅景深的景物时。手机的模拟虚化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注意右上角树枝和下方的花朵,

左侧手机的虚化出现了不少错误。


这并不能说是手机摄像头和算法不好,只是超出了现阶段手机的能力范畴。即使是 7000-9000 元,甚至超过 10000 元的旗舰手机也是如此。

“如果你见识过相机上高品质镜头的成像效果,
就会对手机上的各种功能有更清醒的认识。”

所以 “需求和见识” 相当重要,何况再优秀的摄像头也难以企及专业摄影工具。大家都听过这句话 —— “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手机摄影的特点是轻松、随时随地
和即时分享而不是硬拼画质。”

更关键的是,目前多数手机在画质方面其实都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准,但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根本不知道怎样拍出好照片。这就是我的观点:

“你先要知道什么画面是美的,
才能评判手机摄像头的优劣。”

就在今天上午,我的群里还有人问:为什么我的某品牌手机拍不出好光线?
我的回答很简单:不是手机的问题,是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光线。

总之,如果说看一篇评测能告诉你一台手机拍照是好是坏,那么,增长自己的见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和摄影技巧,则能让你真正发挥一台手机的实力。不论它的摄影跑分是 120 分还是 90 分。


聊完了让说的,再聊聊关于手机摄像头,那些 “不让说” 的。那就是如今多摄手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必须在购买手机前事先了解的,但也是多数人会避而不谈的。

当你看到一些手机厂商宣称多摄的强大时,恐怕也会有这样的疑问:

“他们是不是避重就轻,只谈好的,不说不好的?”

并不是说手机厂商做得不对,毕竟任何商业机构都不可能将自己的不足暴露于人前,更何况是竞争如此激烈的手机领域。

我经常被人说:别跟钱有仇。

求生意识值得被尊重,但是用户也有权知道那些不好的方面。

尽管与相机相比,手机技术的迭代已算是相当迅速,但今天多摄系统的尴尬还是能数出一大堆。总结一下,是下面这两句话。

“不是所有摄像头,都支持所有的影像功能。”
“不同的摄像头,使用体验可能很不同。”

下面说的,仅仅是我目前想到的一部分。

高像素 - 目前多数高像素手机都采用的是 Quad Bayer 结构,默认输出时进行像素四合一,也就是总像素除以 4 。当然,厂商宣传时通常只告诉你最大最惊人的那个数字。而在使用全像素拍摄时,往往一些功能会被关闭,比如不能使用夜景和虚化模式,有些机型的存储和计算时间还会变慢。

人像(大光圈虚化)模式 - 光线较弱时效果不佳,因为 2 倍镜头弱光表现不如主摄。另外,如果你像我一样用惯了 135mm F1.8 这样的镜头,也会发现在手机上,等效 135mm 的镜头并没有虚化模式,本身虚化能力也很有限。

对焦速度 - 具备全像素双核对焦的主摄越来越多,但是中焦( 2 倍)和长焦摄像头的对焦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些超广角摄像头在微距模式时还容易跑焦。

对焦距离 - 不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不同,通常超广角最短,主摄次之。如果你想像相机那样用中长焦来拍微距,你会发现还不如超广角效果好。

没有算法帮忙,长焦摄像头虚化能力相当孱弱。

其画质通常也弱于其他摄像头。

夜景模式 - 有些手机的超广角摄像头不能使用夜景模式,想拍弱光风景或星空,只能用视角略显平淡的 26mm 的主摄。有些手机的长焦镜头貌似支持夜景模式,其实是主摄剪裁实现的。

不少手机只有主摄支持夜景模式

画面冲击力不如超广角

(星轨教程可戳这里


微距模式 - 使用超广角镜头实现此功能的手机,拍摄视角太广,会把背景中很多干扰元素拍进来。

视频拍摄 - 不是所有长焦手机的长焦摄像头都支持视频拍摄。

防抖 - 不是所有摄像头都支持光学防抖。

连拍 - 如果开启人像模式,通常就不能连拍。在手动模式下,也不能连拍。因此手机对于动态人像、布光拍摄(如水滴)的捕捉能力逊色相机很多。

(当然如果你技术够好,也是能拍到的,你看)

手机主摄拍摄的水滴瞬间

时滞 - 基本上主摄的拍摄体验最为顺畅,超广角也不错。但一些手机的中焦摄像头对焦就有点慢了,长焦摄像头则更是每拍完一张都要等一等。好在目前长焦摄像头都支持连拍。

变焦体验 - 多数手机在切换不同摄像头进行变焦时都是跳跃式的,体验感并不好。特别是一些手机会直接从 1 倍切到 5 倍,视角变化过大很容易让人丢失拍摄主体并感到晕眩。


RAW 格式 - 目前手机上的 RAW 格式大多缺少必要的计算处理,只有在特定拍摄场景下才有优势(如平滑色彩过渡的场景),但一些厂商反而会过度宣传这一格式。相比之下,我觉得 HEIF 格式的意义更大,也更值得推广。

使用 RAW 格式拍摄能获得

更好色彩过渡、不出现断层的场景

(教程可戳这里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用过高品质的相机和镜头,就会发现不管使用什么镜头,基本上相机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实现(少数镜头会不支持特定的对焦和防抖模式)。因为机身和镜头是相对分开的系统,有交互但不至于在功能上有太大依赖。

而手机却不行,每颗镜头都有各不相同的独立 CMOS 传感器。这就导致有些功能只有具备最强 CMOS 的那个摄像头(通常为主摄)才能做到,而其他摄像头却不行。

很尴尬,但这就是现实。

就目前来看,手机的堆料、跑分、打榜之风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一款手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销量,一个功能是否需要的唯一标准是能否有利于营销。

研发渐渐被商业绑架,用户被当做洗脑式营销的对象,而不是互相尊重的朋友。评测机构为了利益也助纣为虐。

宛如中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
我们又回到了应试教育阶段?

这无疑是令人绝望的。

但也并非没有希望,一些厂商和机构依旧在为实现更好的体验而努力,而某些技术的提升也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为跑分而堆的料,最终演变成实际体验的质变,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比起手机上趋于白热化的硬件升级,人们自身的提升却并不足够。

正如我之前在微博上吐槽的那样:

“长焦手机已经出现很久了,月亮照片多了很多,

但真正好看的月景照片却并没有等比例增多。

你的眼中是只有一个月亮,还是也懂得欣赏更宽广的风景?

厂商的心中是只有一个钱字,还是也懂得人文关怀与真正的创新?

或许这都不是我所能回答的。但是这样也好,有人来提问,就有人会来解答,总比无声无息的 “蒙眼狂奔” 要好

“更何况说到摄影这门艺术,它从来不是由器材决定好坏,而是由操控器材的人来决定的。

而说到手机摄影,还是很好玩的。”

浮华终有尽,新叶立枝头。

[ END ] 

如果您觉得本系列文章对您用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