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拍照进化论 | 单摄淘汰、双摄主流、三摄出现

 阿强abcd 2018-09-18

        搭载后置三摄像头的手机华为P20 Pro大家已经非常了解,那么手机镜头是如何从最初的一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个呢? 


       在手机拍照进化论(手机拍照进化论 | 天天都在用的HDR,你知道原理吗?)中,我们聊了手机的HDR功能,它在我们拍摄大光比照片时帮了不少忙,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硬件部分——镜头。


1

3D拍照催生双摄手机出现


最初单镜头的时候,手机拍照一直处于拼像素数量的阶段,但一味地提升像素数量,是怎么也追不上专业相机的。


这时候就有厂商开始思考:怎么能在手机拍照上做出差异化?


哦!3D拍照。


3D拍照催生了双摄手机的出现,玩法是通过两颗摄像头的配合,拍摄出裸眼3D效果的图像,于是早期双摄产品出现。


遗憾的是,消费者对3D拍照并不感兴趣,其实大家关注的还是拍照好不好看。


厂商再次思考:专业相机拍照好看,那么它哪方面是吊打手机拍照的?


哦!是大光圈镜头的虚化效果。


于是双摄镜头才从此走上了模拟背景虚化这条路,第二颗镜头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提供虚化效果,无法单独成像。


原理大致可以理解为:镜头感知画面深度之后,手机就能判断出前景、中景和远景,然后将远景甚至是中景虚化掉,就模拟出了大光圈镜头的虚化效果。


不过遗憾的是,早期产品的虚化效果并不理想,照片瑕疵多,所以产品并没能火起来。


但随着手机硬件提升和处理器计算能力的跟进,近几年手机虚化效果可以非常准确、快速地实现,于是双摄方案才逐渐成熟,并流行起来。


这便是单摄到双摄的发展过程。



2

更充分地利用第二个镜头


双摄组合有好几种,以前我们讲过区别,所以这里不再展开说,今天要说的是除了提供虚化之外,第二个镜头还能怎么利用起来?


方案一当然就是iPhone带头兴起的长焦镜头。

第二颗镜头等效焦距50mm左右,在50mm焦段的画面透视关系比较接近人眼,适合日常记录所见。


对于手机来说具备50mm等效焦距之后还有另外一点好处,拍摄稍远物体可以更清晰。


方案二的思路也是为手机提供不同的焦段,只不过是超广角焦段。

例如LG某款手机提供了120°的超广角副镜头,相当于等效焦距14mm左右,即便在单反系统中这么广的镜头也是非常稀少的,并且售价昂贵。


利用第二颗镜头在焦段上的探索,双摄手机就有了更多玩法,例如现在手机大多提供人像模式,让手机拍照可以显得更专业了。



3

用户需求仍在提升,三摄出现


当所有人都在做双摄像头的时候,想要体现出差异化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终于,三摄出现了。


第三颗摄像头做什么用?华为P20 Pro除了4000万像素主摄和2000万像素黑白镜头外,加入了800万像素长焦镜头。

这颗镜头等效焦距约80mm,使用这颗镜头拍摄较远物体时,能获得更清晰的画面。

随着手机拍照越来越好,部分场景下手机已经能充当创作工具。而作为一个创作工具,用户就会对它有更多专业化的需求,所以四摄、五摄在未来说不定也会出现。


从手机镜头的发展来看,多镜头方案可以提供虚化模拟和焦段上的扩展,大大提升了手机拍照的可玩性,但有了多镜头和上期我们聊的HDR就够了吗?当然远远不够,之后我们还将会从更多方面,介绍手机拍照这几年的发展,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专业相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