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记忆:赶马车的父亲

 见素抱朴780 2019-02-16

乡情记忆:赶马车的父亲

插图:文青

我出生在太行山东麓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养了我们6个孩子,我最小,记得我童年刚懂事,父亲便带着我去生产队 看大骡子和大马。吃大锅饭年代,父亲在生产队里赶马车,他腰间缠着一条灰色布腰带,头上裹着一条白色毛巾,为人忠厚老实,勤劳能干,身体健壮,手掌粗大能够一口气扛起200多斤的麻包,是生产队里的大红人,在那个年代生产队选派赶马车的人时,条件就很高,那时广大农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属大马车了,如果赶上一辆很时髦的马车,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豪。

父亲当了马车倌,整天不在家,常年在外奔波拉物资,送粪拉土,赶着一条大黄骡子拉辕,一白一红二马拉梢。人常说:“一骡二马不用鞭打,父亲手握长鞭坐在车辕子上,向天空抛出一个响鞭,马车就会快速在大街上飞奔,我们兄弟姐妹坐在马车里比赶大集吃糖瓜还甜,尤其是马车行驶在县城里的街道上,有很多乡亲大人小孩投来羡慕的目光。在我们眼里父亲赶马车是个美差,我们这些孩子也跟着沾光,有一次父亲给骡马炒黑豆喂它们,我们兄弟悄悄抓了一把偷着吃,被父亲发现,他黑着脸说:“回家让你娘给你们做饭去,怎么给牲口抢着吃,生产队全靠它们出力,无论哪一样活儿,全都离不开。”父亲很耿直,公私分明,做人清白,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被人尊敬,就得有骨气,不能贪小便宜,偷吃一把黑豆,就好比你偷了人家一根针。”

乡情记忆:赶马车的父亲

故乡的清晨

自从父亲赶马车开始,整天风里来雨里去, 有时大半夜回家,用热水烫烫发涨的下肢,就合着衣服休息了,天不亮顶着星星就又出去了。其实父亲赶马车的劳累和风险,无法用以言表,常听乡间老人们说:赶马车的人,前面是马王爷(牲畜),后面是阎王爷(车轮),不知道哪一天,就把人送进阎王庙。父亲赶马车,也非常小心,只要出门驾车送货,从来不喝酒。但是他随身带着酒,口袋里装着一盒玉兰烟和一盒便宜的卷烟,碰到乡亲、领导也递上一根,父亲站在一边乐呵呵地看他们抽烟,父亲没有吸烟嗜好,没见他在家、在外抽过烟,或许因为母亲有肺病的原因,怕熏着母亲加重病情。父亲说,勤劳是一个人的本分,在外要团结乡邻,在家要对得起亲人。

在生产队里父亲工分最高,外出还有4毛钱差旅补助,任何活计都享受不到,因为马车经常跑外,过些时间父亲就积攒五六块钱,如数交给我母亲维持家用,也叮嘱母亲给家里孩子们买点吃的。父亲出门在外不舍得花钱,出门时叫母亲给烀一锅红薯晒干,带些玉米面饼子和一个盛水的大茶缸,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从来也舍不得花钱,就捎着干粮在供销社大食堂里要口水喝填饱肚子。实在靠不住就花上4分钱下饭店吃一碗烩饼。记着有一天中午父亲回家后带着我到供销社旁边的小饭馆,切了一盘烤肠,点了两大碗烩饼,花了2毛钱,父亲说,人活着,要知足,节俭省用,求人不如求己。

乡情记忆:赶马车的父亲

落日夕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